居住改变思维
七点半醒来,当我在床上从七点40磨蹭到45的时候,我爸的视频过来了,我蹭地一下弹起来,坐好,然后接了视频,先发制人说“我已经起来了”。其实视频是我妈打来的。我现在自己在我们家的茶店看门。
早上拖地的时候,很自然就想到昨天到这里以后的我的生活,其实不怎么被打扰,基本上和我在学校自己的生活类似。可能让我感觉和学校类似与否的重点在于我是不是自己一个人吧,好像和居住条件差别并不大,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干的事情总是类似的。有家人一起住的时候自然热闹,也容易分心,同时也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但是居住空间影响思维和行为这个观点,还是很成立的。
比如我在这个店里,我就很少看外面的天空。虽然只有一个房顶遮挡着我的视线,但是我基本上极少出门。所以我看不到日升的曙光的喜悦感,也很少欣赏日落。就算昨天晚上有那么美的粉色的天空,由于有些被周围的并不怎么美的建筑物所遮挡一些,伸头瞄不到的景色,我就放弃了。这个屋子好像是孙悟空画的那个圈圈,我就怎么也走不出去。
昨夜大雨,被骤降的雨点声吵醒的时候,我很欣慰,这么热的天终于下雨了啊,昨天白天我还想着,如果能下大雨就好了,结果果然下了。我喜欢下雨天,更喜欢一个人的下雨天。可是今早天晴了。拖地到前门门口的时候,看了眼天空,很棒的蓝色打底,上面铺上一行行薄薄的云。还有门口我妈种的花,昨夜的雨仿佛就是专门给它们浇水一般。今年春天我给我妈买的一些花苗现在长在花盆里开了花。后门的门檐缝里还长了一棵小植物,其实是一棵小树苗,在周围糊的都是水泥的环境下长出来,还真是需要很幸运和很强的意志力呢。这就是我在这个环境下,我和自然沟通的一切。
往回说我在我家的时候。虽然房子比较大,但是我活动的空间也就限于吃喝拉撒睡的几个地方。我的卧室和客厅是主要活动区域。这两个区域是垂直关系,所以每次我都得通过上下楼、穿过另外一件屋子来完成。由于房子朝西,所以早上在我卧室能够看到远处太阳一层一层照亮的草丛和房子,并且在傍晚的时候,太阳就在我的对面落下,这时候一般在门口就能看到很美的晚霞。有时候想起来的时候会看一下星星,真的在北京我都很少看到星星的,并且觉得星星很远,但是在家里的时候,尤其是在我奶现在住的地方的门口的时候,出门就能看到星星,星星都很近很亮。然后厨房上面的阳台,在我小时候还没有顶的时候,我经常过去。过去干嘛也记不清了,反正就是经常过去,我弟还有一张在那里的照片。后来有顶了,下雨的时候我也会过去,听雨声,还有看雨。哈哈这么说好搞笑,但是真的很喜欢这样,那时候阳台对着的这一边还不是房子,还有一个小山头,就挨着这个阳台,下雨的话,雨点落在不同植物上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声音高低错落有致,现在想想都能想起来当时的情景的。只可惜当时我也没有手机,没有拍下这些场景。
继续往回,就是我小时候的家。记不得几岁的时候了,我有了自己的卧室。有一个不大的方形窗户,那时候太小应该还没有固定的学习桌,记得很清楚的是我的床就在窗户旁边。窗户外面是一小片竹林。夏天的中午在这里午睡很舒服,因为风会吹着竹子摇晃,窗口竹影斑驳,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斑驳”这个词,但是那种光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并且非常喜爱,现在如果看到窗外有树枝我就会非常喜欢,并且想到小时候的那个场景。也不记得几岁的时候了,跟我妈他们还一起睡的时候,她的卧室会有一个很大的蚊帐,粉色的,吊顶的,上面是圆形的,下面逐渐变大的那种蚊帐,真的很好看,后来在韩剧里面会看到同版型但是更华丽的蚊帐,上次去大姨家她的卧室也是一个这样的蚊帐,好好看。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在我家装一个这样的蚊帐。在我小时候的家里,白天应该经常都会出门的,门口有水塘,小时候还在里面洗过澡,我爸用轮胎内胎的游泳圈,带着我下水,还有一次起来后我起了一身包,过敏了,后来说是这个塘里因为喂鱼估计是水太“肥”了,后来我应该就没有在这个塘里洗过澡了。还有几岁的时候,我妈在我家门口给我洗澡,大水盆。我那次好像挺不好意思的,也不知道几岁了,反正还没上学的时候。隔壁是大爷家。我们这边大爷是我爷爷辈的,不是像有的地方大爷就是伯伯,我这个是类似于排行老大的爷爷。那时候夏天的晚上,大爷就会把电视搬出来,门口支着“薄帘”,“薄帘”是我们这以前经常见的一种类似于凉席的东西,只是它是用一根根竹子穿起来的,形成一个帘,并且不用的时候可以卷起来,平常睡觉其实会挺硌。然后我们好些人尤其是小孩们,就在大爷门口看电视。“好迪真好”的广告就是在那个时候深入我心的。
50米开外还有一个大水塘,那个水塘不是专门养鱼的,更大更干净,那时候觉得好大好大,里面还会有野鸭子,这里的野鸭子特别精,一听到动静就会“钻mi子”,这个词是方言,我觉得很形象,意思就是潜水,然后就看不见它们了,所以每次看到野鸭子就会很兴奋地跟旁边的人指“野鸭子野鸭子!”然后等那个人看的时候基本上都看不到了,只看到一点水波纹。我印象中的野鸭子大概有两只或者三只的样子,而且从来都是远远的小小的。这个大塘是每次我们出门的必经之路,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包括这个水塘带来的我对水怪、周围树上的妖怪的恐惧,也是很重要的一笔。小时候那个塘好大啊,我从来没有围着它走一圈,一个是因为大,一个是因为有一边的路应该很不适合走,还有一边是个小山。某个雨天我和我大姨家的表哥在这个小山上钓过这个塘里的鱼。由于是下雨天,那个鱼特别好钓,我表哥一条接一条地钓了好多上来。当时这个塘没有人承包,里面的鱼都是自己长的。还有一年有点干旱,这个塘里的水被放到旁边的田里了,为了给田里的秧苗提供水。然后这个塘后来变成了,水几乎只剩下一个底,塘底都是淤泥。然后那天我们村的人(这个塘是整体属于我们村的)都去塘里摸鱼。从淤泥中把鱼摸出来。我爸妈也去了。那个晚上,像我这样的小孩子们就被放在塘埂上的凉床上玩。凉床一般都是自己买的,外地的那种大毛竹做成的床,表面很平整,和薄帘非常不同。回头我得问问我妈我几岁,怎么都记得这么清楚。小时候还有人跟我说,指着月亮就会被割耳朵,那天晚上我偷偷指了月亮,一种冒险刺激又害怕的心理我现在都能想起来。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学。我应该是六岁开始上学前班。所以六岁以前都是自由的。两年前回去看的时候,那个塘已经被人承包了,周围砌上了水泥,一下子看着就好小。果然在小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很大的。
从我记事起,我家门口就有一棵柿子树,每到秋天的时候地上就会有熟了的柿子掉下来,都是没来得及摘就掉下来的柿子。门口的塘的边上有李子,但是这个李子不大好,经常会有虫子。菜园里有一排樱桃树。樱桃熟了的时候会在树上吃个够,吃到嘴唇变黑。因为樱桃虽然看着干净但是其实有灰,所以吃了很多的时候嘴就会变黑。还有爬樱桃树,有的红樱桃在树梢,为了够到这些樱桃就会想办法往上爬,只要稍微往上,那个树枝明显就开始随着风摇晃,在上面的人也会晃来晃去。真是紧张又刺激。我家好像没有桃树,我奶家有,关于桃子的记忆是我爷爷奶奶家的。
还有一个地方给构建了我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爷爷奶奶家。门口那棵杨树很大很大,我应该是和那棵杨树一起长大的,但是我能记住的就是它”参天大树“的样子。在那个杨树下,奶奶给我扇着扇子,我们一起看星星,她边摇扇子边跟我讲牛郎织女,门口还有一两棵葡萄藤,我奶还跟跟我说,如果头上顶着罐子,嘴里喊着驴屎坨,去葡萄藤旁边,就可以听到牛郎织女讲话。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实施过,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们这边很少有驴,所以找不到驴屎,第二,就算有,我也不会这么做的,因为我的冒险精神从来没有战胜过我对“吃屎”这件事的抗拒。也不知道我奶为什么想出这样一个说法。反正我印象中的星星都是在我奶家门口看的。好多星星,数不清,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我的一切到目前为止对星星的认知,都还停留在那个时候。
综上,我在最小的时候接触的自然世界是最丰富的,并且构建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很多回忆。如果没有这一切,我可能就是一个每天不知道抬头看星星的人。
漏掉了我在北京住过的两个地方,都是和男朋友一起。第一个有飘窗,窗外有柳树,每天11点的时候阳光最亮,然后到下午两点太阳基本上会开始变暗。这个地方总共住了两年。第二个地方就是现在住的百望山,有我很喜欢的超大的窗户,窗户朝东,目前看来最美的时候是那天我改稿子改了个通宵后见到的天空,东方出现一点点光,照亮黑夜,然后整个天空从幕蓝色开始转变,黑色、蓝色、橙色、红色,在做一个神奇的混合。
居住影响思维是个大概念,我不知道对别人而言是怎样,但是对我而言,居住空间会拓展和限制我的想象,极大地影响了我的生活。如果未来我可以有一个小阁楼,开了窗,可以躺下看星星,那我一定会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