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禅修是适合年轻人疗愈身心的方式之一
王尔德写道,“心是注定要打碎的。”
上周我去了六祖寺体验禅修,从中获得了很多的能量加持,我没有正儿八经加入禅修班,因为要受戒而且时间比较长所以就只是在庙里跟着僧团学习。
之所以能跟着僧团学习,主要还是仰仗着我的高中同学法向师父。她大四的时候就出家了,毕业后一直留在庙里,至今已经快有四年了。
寺庙是个开放包容的地方,因为同学的关系我有幸能相对深入僧团内部体验学习。
每日四点半起床,主要任务是打坐诵经拜忏上课看书学习谈话。
午后时分,搬一张小板凳在僧寮的走廊上坐着发呆,眼前是青山和翠竹,听着蝉鸣,迎着温热的微风,这就是想要的夏日的感觉。

去庙里之前我的内心的确拧着一股乱麻,脑子混沌,还有点焦虑。我知道我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也知道自己目前最大的不足和短板,有的问题找不到方法解决,有的问题下不了决心解决,好像就是一拖再拖。
辞职是辞职了,玩也玩够了,对于未来五年规划的方向也有了,但就是缺了点什么,不仅是行动力,就是缺了点精神世界里的一些东西,感觉心就是空虚的。有的时候,我会想人为什么总是要虚伪地拿出正能量口号来打鸡血呢,人为什么就是不能直面真正的自己呢?可是好像也并没有认真想过真正的自己是谁?
于是我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来到了六祖寺。
一进六祖寺整个身体都变得很舒服,在庙里就算被蚊子咬我也不会想着要赶紧离开,反而舍不得离开。
几日修行下来,我全身酸痛,打个喷嚏都要按住肋骨免得震痛。拜忏这一修行环节对于我这种新人来说是一个看似容易实则非常有挑战力的活动,我同学法向师父告诉我她这几年拜了至少15万个,我看了她平常的拜忏速度和手臂上的肌肉,一看就明白了,那就是日积月累下来的成果。事实上每个僧侣都一样,我十分敬佩他们,40分钟拜忏下来他们拜300个,我的极限是150个,差不多就是个全身汗湿的废人了。
我以前只读过星云大师的书,听过一场延参法师的讲座,平时喜欢读禅理小故事,心经只能背的出前面五六句,所以我对于佛学的认识只停留在“心灵鸡汤”的浅显层面上。
禅修打破了我以前对佛教和僧团的一些误解和偏见。经过几日的学习和修行,我才发现真正的佛法是无边无涯的,禅宗只是佛学架构里的一个小部分,相当于一个宗门。真正的佛法不是形而上的,也不是假大空的,更不是心灵鸡汤,它是可以落到实处的,能够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法向师父说,真正的佛法并不是鼓励人们避世的,它是积极的,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入世。

僧侣们是非常自律的,自律即自由。
这一点在法向师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早课结束后她便要去办公室上班,午休只有30分钟的时间,下午的时间是用来自习的。通常她在房间学习的时候,我便在我的房间里学习,看书抄经画曼陀罗。晚上打坐完,我们便一起谈话。虽然我们是同龄人(她比我大一岁),但是我在她面前就像是一个透明人,她的内心成熟得不像话,她的思想觉悟有时让我感到敬重和惭愧。在她的目光之下,我无法撒谎,也无法掩藏内心深处的困惑与痛苦。神奇地是,当我在表述时竟然不是抱怨的语气,仿佛在审视着别人的内心和人生。
小师父总是运用着出家人的话术对我们的谈话进行引导,带领我从一个结果推导出致其出现的深层原因,一步一步,帮助我打开我自己的内心。有时候她给我一本书,让我看完之后告诉她我的感想,所以每一本书我都会认真地看,认真地做笔记。

法向师父说,不要期望依靠一次两次的禅修就能获得新生,你在寺庙是新的模样,但回到你原来的生活可能就会变成旧的模样。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与生活的联结是绵绵密密的,吃饭睡觉都是一门功课。你需要的是看到你的内心,听从你的内心,更新你的认知,更新你的行为。佛法讲究因果,你种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你的思维和认知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因,然后也会得到新的果。
“最普遍的上瘾行为就是追求速度。科技社会迫使我们加快生产和生活的步调。在一个要求几乎以双倍速度来生活的时代,速度和上瘾会使我们对自己的经验感到麻痹。在这种社会里,几乎无法让身体安顿或与心保持联结,遑论与他人及我们生活的地球互相联结。相反,我们发现自己愈来愈孤立、寂寞,不仅与人隔离,也脱离了生命的自然网络。”——《踏上心灵幽径》
在一个快节奏的环境里生活,尤其是跌入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时候,几乎所有东西是迅速的,两倍速看视频,三分钟看懂XX电影,一个月速成XXX,一秒刷新获得新信息等等,我们很难再自觉地慢下来。但是寺庙里不一样,从融入的那一刻躁动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在那样的环境下,人会情不自禁地慢下来,饮茶不再是喝而是品,就连发呆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享受与愉悦。
社会环境让人们习惯于逃避问题,压力大及痛苦的时候就会想逃离生活。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地逃离。佛法中,要疗愈身心,第一步就是探究痛苦。

法向师父带领我一起打坐,她说打坐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
打坐的时候身体放松,闭上眼,将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上,并不是放空的无意识状态。我的意思是你得专注自己的呼吸,注意身体的变化。通俗来讲就是什么都不想,就这么坐着,慢慢的感受,会发觉毛孔逐渐的打开,感官会变得敏感,甚至能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我第一次打坐开始的时候会胡思乱想,各种各样的念头扑面而来,过往的画面和对未来的想象像电影剪辑一般一幕接一幕呼啸而过,我意识到不该乱想于是强行把注意力拉回来放在人中上,注意自己的呼吸,哪只一不小心就放空了,45分钟的打坐时间,最后差点睡过去。
第二次打坐的时候进步了,我没有瞌睡,杂念也变少了很多,但是没有毛孔张开的细腻感受。小师父同我说,她打坐要给膝盖和要包上毯子,因为身体的觉察力很高,期间会觉得很冷。我纳闷,因为我觉得天气那么热怎么会冷。
第三次打坐的时候杂念更少了,对时间的流动已经没有了意识,反而在意呼吸的变化和耳边的变化。
第四次打坐的时候感觉毛孔张开了,伴着一丝凉意,因为能感受到风钻进了我的身体,灵魂好像出窍了。
如此反复进行打坐的练习,我能感受自己的身心变化,竟觉得禅修变得神奇起来,我便兴奋地同小师父说,小师父听了便回答,没有什么奇怪的,那是因为你的觉察力提高了,修行的功夫有了起色,打坐也是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道德经》”
双眼不被欲望遮蔽,就能仔细观看。
去禅修,慢下来,撇开杂念,内观自身,别人给不了答案,自己会给自己答案。
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有的时候我的情感走向甚至会有点极端,冲动的时候是真的冲动,理智的时候是真的理智,似乎有点矛盾但是存在着。而通过小师父的点拨,我也开始学习去倾听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声音,阳光的,灰暗的,那都是我。面对自己的内心,无需压抑与克制。
我问:我理性的时候很理性,坚定地赚钱当个工作狂,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失恋了也会努力地消化让自己快乐起来,但有的时候我会突然崩溃,没来由地陷入颓废,甚至情绪不受控制,感性的时候我看到美丽的日落都会有流泪的冲动,我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我真的很奇怪,我不喜欢自己这样。
法向师父答:因为你没有意识到,理性的你不是真正的你,感性时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它就像一个从未得到重视的小孩,在过往的经历中,你忽视它不去理会它,也不教它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一味地克制和压抑,导致它负荷不了的时候就会跑出来跟你闹一闹,所以它一直没有长大。你要做的是,正视它,倾听它,摸摸它的头,问它到底在哭什么?为什么会哭?给它温暖和重视,慢慢地,它就不会闹了。理性和感性,这两者不是割裂的,它们是互相结合互相影响的。提高你的觉察力,当负面的情绪快要出来的时候,提前预知,用理性去分析它融化它,你的精神力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强大了。
“当我们经由禅修得到疗愈,被打碎的心才会敞开,彻底去感受。灵性生活大部分是自我接纳,也可能全部都是。”——《踏上心灵幽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