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波西格
我宁可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最好的?”这个问题能疏通河道而非拓宽它。
你会花这么多时间,不是因为这件事有趣,而是因为它萦绕在你心头让你放心不下。
我并不想仓促行事,因为仓促本身就是20世纪最要不得的态度,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想去做别的事。
不是不如我的,而是不同。
不能说它保持得好,只是从来没有杂乱过。
任何争执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浪漫的模式主要有丰富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最主要的是感情而非事实。和科学相对的艺术往往就是很浪漫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理性或者法则,而是依赖于感情、直觉和美学。
虽然在古典的认知方式当中,它的表象通常是丑陋的,但是这不是天生的。浪漫的人往往会忽略古典的美感,因为它出现得非常微妙。古典的风格往往直截了当而且完全不加修饰,不情绪化,简洁,有严谨的比例,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引发别人情绪上的波动,而是要从混乱中找出秩序,所以它的风格并不自由也不自然,反而要求的是规规矩矩,所有的一切都在控制之下,而它的价值标准在于控制技巧的高低。
你自己的看法会阻挡了你的视线。
如果一个人老是抱怨,只会让别人更难过。他们很有活力,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恐惧来自于你知道自己无处可逃。
所谓的两耳之间的短路也就是无法正常思考。
归纳法是从观察摩托车开始,然后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演绎法则是从一般的原则推论出特定的结果。
一个人会做这样的工作,必然有接近教徒和爱人的奉献情操,他每天的努力不是靠刻意的筹划,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动力。
爱因斯坦:根据进化所显示的,在历史上任何一刻,所有可想见的存在,总有一个会证明它比其他的一切要优越。
你的感官所得到的讯息只能证实它的存在,但是这些讯息并不等于它。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不了解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所有东方的宗教当中,最看重的教义就是“你之所是”与“你之所视”是不可分的。如果能充分了解这一点,就可以说是顿悟了。
真正的大学本质上不是物质的,也不是警察所能保护的一些建筑。
真正的大学是心灵的世界,是多少世纪以来流传给我们的理性思想,它不存在于任何特定的建筑物之内。
到达目的地还不如在旅途中。
极度饱和的溶液就是溶质超过了它的饱和点,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会有任何物质再溶解,只要溶液的温度增加,熔点就会升高。如果你在高温下溶解物质,然后冷却溶液,这些物质往往不会结晶,因为分子不知道如何开始,它们需要一些物质去引动结晶的过程,而晶种或是一小粒灰尘,或者是在烧杯的外面轻敲和刮动,都可能促使结晶开始。
克伦威尔: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才能爬到最高
任何想要以己为荣的目标,结局都非常悲惨。
朴质squareness,原意是指方正拘谨而且一丝不苟、不要花哨的个性。作者用以表示因这样的态度所带来的平淡无奇的生活形式。
缺乏良质就是朴质的精髓。
你的喜好是不好的,最起码是不重要的。一旦你被训练得轻视自己的喜好,那么当然你就会对别人更加顺服。
阙如
老子《道德经》道之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视之不见名曰夷
通常被采纳者只是更方便。
我们对空间与时间的概念也只是定义,是在它们处理事实的方便性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
只要选出最好的事。
我们不能评价眼前所见的,而应该保持心灵一片空白,然后思考观察得来的事实。
如果你已经知道结果,你就不是在钓鱼,而是在抓鱼。他们具有高度的警戒心,专注而又懂得怀疑,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你的士气来自于你的自我,而非良质,那么这种虚假的形象很快就会完全崩溃,那你就会非常沮丧。
“无”不是表示一无所有,“无”只是说没有等级,不是“一”,不是“零”,不是“是”也不是“非”。它表示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超越了“是”与“非”的等级,因而它所强调的就是不去问问题。
怀特海:所有的哲学都只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
所以良质不是方法,而是方法所追求的目标。
疯狂就是围绕在神话外围的未知范围。
学究陈腐
弥赛亚
斐德洛:往往我们对别人指责最严苛之处,就是我们最害怕自己的地方。
一个无能的人才容易受教,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总会带给别人威胁感。
你必须独自经过那死荫的幽谷。
“很难吗”
“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就不难‘事实上难的是要有正确的态度’”
【字词】
蛞蝓 [ kuò yú ]
解释:即蜒蚰。俗名鼻涕虫,形似去壳的蜗牛。能分泌黏液,为蔬菜、果树等的害虫。
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蛞蝓》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的确有用。
忽而不察
大放厥词【dà fàng jué cí】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1]
贬义词。北方方言,厥(音jue,二声)。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巨细靡遗【jù xì mǐ yí】
该词并非成语,而是“巨细”与“靡遗”两个词的组合词,多见于港台地区,大陆地区较常用“巨细无遗”。
释义:巨:大。 细:小。 靡:无,没有。 遗:遗失。
意为:大小事(物)务,都没有忘记(遗失)过。
不一而足【bù yī ér zú】
释义为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出自《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释义】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足:充足、足够。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警世通言 卷二十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当初桂富五受你家恩惠不一而足,别的不算,只替他偿债一主,就是三百两。”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贾环贾蔷等愈闹的不像事了,甚至偷典偷卖,不一而足。”
《文史通义卷六 外篇一》:是王朝之取於侯国,其文献之徵,固不一而足也。
鲁文公九年冬天,楚王派了一个叫椒的人来下聘,椒是楚国的大夫,但是楚国一向被视为蛮夷之地,他的大夫是不被中原人承认的,而这个事又要记录在史书上,不给他个名分又不妥(那时候的史书不是什么都记的),权衡之下,还是用了大夫。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给楚国人以大夫的名分——“始有大夫”,按惯例,大夫是身份尊贵的人,称呼他的时候应该用他的氏,而不能用他的名(椒),为什么不称呼他的氏呢?——“何以不氏?”因为他毕竟还是夷狄之人,这是春秋公羊传的特点。华夷之分,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按地域和血缘来分的,实际上,这些蛮夷和中原人,都有共同的祖先,这也是当时就承认的。华夷之分的标准是“礼”,遵循周礼,就是华,反之则是蛮夷。而且,中原人也有意识的向蛮夷推广他们的文化,同化和吸纳他们,但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稳妥的来进行,不能激进。认可夷狄(获得“华”人的文化资格),不能一步到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一而足,即一次性而且充分、完全。后来演变成成语“不一而足”,意思发生转变,变成了很多,不止一次或一种的意思。
应许之地
无以名之【wú yǐ míng zhī】
指无法用语言来命名,指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前的对象,此对象范围比“无以名状”更广,包括心理行为、现象等等。
挞伐【 tà fá】
解释为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毛传:"挞,疾意也。"
原意为迅速攻伐,后挞伐连用,为征讨、讨伐之意。 2.泛指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