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S.毛姆
上半年读书的一个关键字是“毛姆”。对,那个英国文艺界三宝之一的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5月份出差途中,看杂书消遣,冯唐在杂文中3次提到毛姆是不错的文体家,冯唐的阅读品味不差。想起早年读张爱玲散文,也提到过毛姆。读过《月亮和六便士》《阅读是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及《寻欢作乐》,尤为喜欢前二者,但是关于毛姆,一直没有探索更多。
十三岁的小外甥女列出的下半年书单中,光毛姆的就有《刀锋》《面纱》《人生的枷锁》及《月亮和六便士》四本。毛姆在这个文艺少女的心目中的排位,看来已远远超过了村上春树和东野圭吾。
见贤思齐,决定系统地读毛姆,便有了上半年最大的收获。
月亮与六便士,那些被点名的人绕不开的主题。
《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被称为毛姆的三部曲。《人生的枷锁》是普通文艺青年的探索之路,《月亮与六便士》是纯粹的艺术家的自我放逐,而《刀锋》是修行人的摸索。这三部小说分别创作于1915、1919、1944年,我们能从中看到毛姆对于这一主题的思考脉络。
世上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对于真理、智识和美有超越常人的热爱,愿意为了这些,放弃俗世的物质生活,宁愿落拓甚至忍饥受饿放弃亲情与世俗切割。他们是被命运点了名的人。
“有些人对做某一件事情具有那样强烈的欲望,连自己也刹不住车,他们非做不可。为了满足内心的渴望,他们什么都可以牺牲。”
“有些人对知识有种无所为而为的欲望。这不是什么下流的欲望。”
“我真想能够使你懂得,我向你建议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实得多。我真希望能够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么令人兴奋,经验多么丰富。它是没有止境的。它是极端幸福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同它相似,那就是当你一个人坐着飞机飞到天上,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只有无限的空间包围着你,你沉醉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你是那样的欢乐,使你对世界上任何权力和荣誉都视若敝屣。”
但,“一个人究竟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究竟是斯多葛还是伊壁鸠鲁都是打出生就决定了的。当你决定离开常轨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许多人被点了名,但是,当选的寥寥无几”
许多人被点了名,但高更、梵高、维特根斯坦,寥寥无几。
对于许多没有足够天分却被点了名的普通文艺青年,对《人生的枷锁》中菲利普的选择和经历的坎坷、成长,更感同身受。
《人生的枷锁》对于创作已进入成熟期的毛姆,在情节和语言上,都显得不够节制。可能是作为自传小说,技术只能让步于情感。主人公菲利普因为父母相继亡故,从优渥的生活中坠落,因为口吃且先天跛足,受尽白眼。被牧师伯父收养后,教育给了菲利普向上的通道,他可以通过读书走上平坦稳定的小中产之路,但拯救了菲利普的阅读同时也让他怀疑这样的人生的意义。菲利普决定去巴黎学习绘画,经历了对自我天分不足的认知以及一场让菲利普经济上陷入绝境的单恋后,菲利普意识到,世上并不缺一个二流画家,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菲利普一边在商场设计服装打工一边读完医学院,爱上了一个姑娘,在一个乡村医院安定了下来。菲利普还会去港口看起航的船只,梦想起航,但会不会起航、什么时候起航,只能看命运的安排。
菲利普在学画而不成的绝境中,忍不住发问:但是,做个二流画家到底有没有意义呢?真正的画家会把老母亲送到救济院。既然人只有一辈子,那一定要做成点什么事才行。他觉得成功既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声名远扬。到底是什么呢?他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也许阅尽世间百态或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一种成功吧。
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钱这玩意儿就像第六感,没有它,剩下的五感发挥不了最佳作用。倒不是说要有多富裕,可起码要有足够的钱来维持尊严,有足够的底气不受打扰地工作,能慷慨诚实地做事,能不靠他人独立生活。
说出了多少普通文艺青年的心声。
从这三部曲中,我们能看到毛姆对于被点名的人的偏爱。他也尝试站在这些普通的被点名的平庸的人的角度,尽可能地给出方向。
王尔德的毒舌都是聪明,毛姆的毒舌都是世故。
也许对于任何称得上是作家的人,“wise”只能算入门配置。但因为毛姆特色鲜明的文体,“我”经常在情节中以重要配角出现,敏锐、对人性的幽微处洞若观火,并且时不时来一段一针见血的毒舌,他的视角并不是上帝视角,没有托尔斯泰的宏大,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悯,他不过是一个了解世间红男绿女为六便士的汲汲,又对月亮始终清明的人。他冷眼看着这世界。他毒舌、刻薄,但内心又极具情怀,即便在同一个人物身上也常有厌恶与热爱两种情感。
《面纱》中关于出轨男女东窗事发后的交谈,堪称经典。
出轨女:我记得你告诉我,她在你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出轨男:我从未说过。我只是说我不爱她。我们已经好多年没一起睡过觉了,除了偶尔为之,比如圣诞节,还比如她回英格兰的前一天,还有她刚回来的时候。她不是热衷于那种事的女人。但是,我们是极好的朋友。不怕告诉你,我十分依赖她,这超过任何人的想象。当一个男人爱上了你,他说的话是不能字字当真的。一个男人深深地爱一个女人,并非意味着他就希望下半辈子和她共同度过。
所有对出轨对象抱有单纯幻想的女性都应该看看这段。两个出轨的二流货色的对话之后,女的就走上了觉醒之路。
关于爱情,他说:爱情的悲剧并不在于生离死别。你认为两个人的爱情能维持多久?你曾经爱着的女人,你想和她长相厮守,可到后来你觉得,即使将来的日子没有她,你也不至于多么难过,这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爱情的悲剧就在于冷漠。
关于生育:你想一想就明白,男人弄不清楚,孩子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但是在这方面你欺骗不了女人。你不可能把别人的孩子混充是她的。
关于自杀:自杀的人大多不是因为没有爱,只是因为没有钱。
关于女人:虚荣心遭到打击在女人心里激起的仇恨,将胜过身下幼崽惨遭屠戮的母狮。似乎毛姆没有喜欢过自己笔下的任何一个女主角,他对女人的虚荣虚伪物欲情欲都了如指掌,总在他的笔下嘲弄她们。厌女症?是的。
毛姆与王尔德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大概都是四分之三爱男人,都天赋傍身机智有趣。但毛姆比王尔德更懂世故。毛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对人性的恶有更深刻的认识,他始终掌控自己的生活。据说,如果小鲜肉们想去毛姆里维埃拉家的奢华游泳池里玩水,首先必须英俊潇洒,然后还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不许穿衣服;第二,主人让干啥就干啥。而王尔德,只一个波西就葬送了正在熠熠生辉的创作生涯甚至性命。王尔德靠才华闪耀,却毁于天真。毛姆既有才华又足够努力,更重要的是,熟稔世俗的那一套规则。
一个有考据癖的可怕读者。
毛姆爱读书,他说:不读书,就像我不抽烟那样难受。他给时尚杂志写读书随笔,结成集子《书与你》《巨匠与杰作》,目前国内精选的版本是《阅读是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他品评作品,不单只阅读作品,还会读非常多的作品周边,如作家的各种传记,实际上是十分严谨地考证作家的一生,然后顺手把作品嵌入去,来分析作家的创作心理,可以说是水准非常高的严肃八卦文学随笔。我觉得,很多大师读了毛姆关于自己的读书随笔,都会掀棺材板起来。已被供在神坛的文学巨匠们,经常被他在读书随笔里扒得连底裤都不剩。
例如,毛姆写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狄更斯衣着装扮古怪,总会不自觉地显露出岛国人的褊狭性格。其人身材矮小,偏偏相貌不凡。(毛姆自己也是身材矮小)
关于狄更斯的私生活,毛姆这样写道:他非常喜欢妻子凯特的妹妹玛丽,凯特怀孕时,他整天和玛丽待在一起。可是,玛丽却不幸因病暴毙。狄更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写到这里,突然话锋一转,又来了一句神来之笔:“狄更斯又能去挑逗其他年轻女子了。”
狄更斯下定决心和妻子凯特分居,但又担心引起流言蜚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狄更斯都表现得喜怒无常,性情烦躁不堪。最终,他们还是不得不彻底分居。凯特搬去乡下的一所住宅独自居住,每年能获得六百英镑的生活费。毛姆想不通,为何凯特同意狄更斯把她逐出家门,她明明知道狄更斯迷恋上了别的女人,有这样的把柄在手,她完全可以漫天要价。
对于已经被捧上神坛的大师,一般的评论家往往不敢尝试附庸以外的其他的角度。在一片叫好的环境下,八卦资料本就是粼光片羽,光是收集狄更斯这些八卦,就得读多少本传记扒多少史料?
除了狄更斯的渣,还有司汤达的性冷淡,福楼拜性无能,巴尔扎克、托夫妥耶夫斯基穷讲排场把生活和写作都拖入困境。毛姆的读书随笔,是我至今读过的最有趣、可读性最强的文学评论,没有之一。
毛姆自己出现在小说中,也是个嗜书如命的爱读之人,总是不忘插空提一两句自己的读书喜好习惯什么的。
人的自满往往是因为无知。有了这么广阔的阅读量,毛姆自己知道,自己是“二流作家中最好的”。没有什么比自知之明更得体的了。
斜杠人生不需要解释。
据说,毛姆为VOGUE杂志写专栏时的价格是一个字一美元,是当时世上最贵的作家。即使毛姆没有以创作闻名,其丰富的经历也非一般人能及。他的经历又都滋养了创作,早年在坎特伯雷读书、留学德国、读医学院、做妇产科实习医生,一战时做过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当过英国间谍,这些经历都成为他的小说素材,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兰贝斯的丽莎》《英国特工阿申登》。不停旅行旅行旅行,到塔希提旅行,写了《月亮与六便士》《一片树叶的颤动》、买到了一扇高更在上面作画的门;到中国旅行,写了《苏伊士之东》《面纱》《在中国屏风上》;到东南亚旅行,写了《马来故事集》;到意大利旅行,写了《情迷佛罗伦萨》。
他说:我写作是因为忍不住。
茨威格说,上帝给我们的每一件礼物都标好了价格。毛姆即便被上帝偏爱,但给予他的才华也不是无限的。并不是所有的毛姆作品都好,特别是没有母题的小说作品,读起来还有点无聊。读毛姆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笔法的稚嫩。而在当时颇受欢迎的《英国特工》,也比不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多数故事,“这是萨默赛特毛姆挂’二档’写出的样品”。
然而,这只会使作为偶像的毛姆,更让我们喜爱。因为他的缺点反倒让追随者看到希望:呐,不是谁一出手就可以成为大师的。
就像很多文艺青年喜欢村上春树,不仅因为他的作品,还因为能从他身上看到一种可能性,一种很晚才开始的可能性,以及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努力之后的可能性。
也许我们都只是被点了名的普通人,就像菲利普和拉里。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哲学家。
推荐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面纱》《阅读是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