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胜地
在电影之外的我,常常被乏味却并不容易突破的生活给束缚住了手脚,所以看电影对我来说,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看一看不一样地域的景色。
前几天看了《海蒂和爷爷》,看了不少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之后,终于忍不住想写下点什么。仔细想想,突然发现这些年有一些电影一直陪伴着我,陪伴我的也许并不完全是其中的故事,而是其中的美景,或者叫做胜地。
第一部应该是皮克斯的《赛车总动员》了。如果问我,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那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赛车总动员》了。这应该是我看过次数最多的电影了,从小学一直到现在,仔细数一数,我也不知道看过多少次了,但这个数字肯定大于十。我也一直把这部电影当做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以至于在2017年,在电影院里把这部电影的续集《赛车总动员3》看完之后有这样的感觉:童年真的结束了,不会再回来了,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让我一直沉迷于其中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部电影中故事发生的地点:Route 66上的一个小镇。Route 66是美国的mother road,在Route 66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美景,有的很奔放,有的却很温馨。电影中Route 66上的小镇非常有年代感,虽然是动画片,但仍然可以得到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宛如喝了加了牛奶的咖啡。
第二部电影是《阿甘正传》。大一的英语课上,每一学期都被要求做一次英语演讲,题材自选,我第一次演讲选择的话题就是《阿甘正传》(第二次选择的是Route 66,加上我做了好几个晚上的PPT,很爽快地把Route 66掺和着《赛车总动员》讲了一遍)。我估计每一个看欧美电影的人都不会错过两部片子,一部是《泰坦尼克号》,一部便是《阿甘正传》。为什么我这么痴迷于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这一部电影的励志性也许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这部电影的取景,我最喜欢的便是阿甘的家,漆成白色的房子,绿茵茵的草坪,幽静的湖畔... ...当我远离家乡,一个人处在陌生的城市,空虚的时候,常常会这样自言自语,说实话,在物质上的追求就是能有那么一栋漆成白色的房子,能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坪... ...
第三部电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一直不知道怎么定位这部电影,但的确又是我痴迷过的电影。虽然这部电影我只看过一遍,但里面的场景却久久不能忘怀。对我来说,这一部电影的胜地莫过于那一个花盆,那一个可移动的方寸之地。虽然将花盆当做胜地略显牵强,但我觉得那个花盆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胜地,甚至是一个可以触摸得到的胜地。那个花盆里的植物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就像《冰川时代》中的那只松鼠,虽然出镜率不高,但却表达出一种生活的态度。那一株植物叫做:银皇后万年青。对我来说,我想这一株银皇后万年青代表的一个意思是,不管生活怎么样,残酷也好,衣食无忧也罢,都要努力而不失尊严地活下去。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也养过一株银皇后万年青,所以也可以叫做已经触摸过的胜地了。
最后两部电影是《音乐之声》和《海蒂和爷爷》。这两部电影的取景都指向了同一个胜地:阿尔卑斯山。不管是《音乐之声》还是《海蒂和爷爷》(其实原名就叫Heidi,之前也有好几部Heidi,比较著名的有秀兰.邓波尔主演的)都在阿尔卑斯山大量取景。我对于阿尔卑斯山最初的印象是阿尔卑斯奶糖,虽然感觉可能和阿尔卑斯山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却给了我一个最初的印象:阿尔卑斯是甜的。接下来的记忆便是初中《牛津初中英语》附带的阅读理解练习册了,那个封面我还依稀记得,有一期是阿尔卑斯山上的有一列火车,淡黄色的车厢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靓丽,静谧的美景使人陶醉,也让我对阿尔卑斯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曾经幻想,等我老了,如果混得还不错,就去阿尔卑斯山下度假养老,像卓别林那样,在优美的景色中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