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零废弃生活有多远?
(在大家还在热议垃圾分类的时候,有些人已经走在了前面,践行着零废弃的生活了。)
昨天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主题是自制蜂蜡保鲜膜。在活动上,认识了老汤,一位零废弃生活的践行者。 她自称老汤,其实一点都不老,清瘦而清秀的女子,穿棉麻白衬衫和蓝黑色长裙,脚上一双帆布鞋(有点像安妮小说里走出来的),很符合一位环保人士的形象。她跟我们分享了她的零废弃生活故事,让我窥探到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生活。

她说是几年前看到一篇国外“零垃圾女孩”的报道,受到启发,才走上这条道路的。忽然想起来,其实,我也是见过那篇报道的,看完之后,我大概是赞叹了一下,也好奇了一下,然后就忘掉了。我想,很多人应该是像我一样,但也有少数人,像老汤,从此走上一条新的道路,并在后来的若干年,不断影响着别人,比如我。 说实话,看报道,我更多会是疑惑,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但是当看到老汤这样活生生的践行者,并且听到她介绍了一些方法,我开始觉得零废弃生活或许不是那么天方夜谭,是有可能的了。

审视一下自己,我觉得我可以立刻开始实践的,是“零塑料袋买菜”。 说起来超市实施塑料袋收费已经好几年,但单看我自己,塑料袋的用量并没有减少多少,究其原因,是买菜会用到大量保鲜袋。虽然我在买菜的时候已经尽量减少了,买小东西如姜,蒜,洋葱,会把几种放进一个袋子里;买萝卜,圆白菜这种单个或者捆好的蔬菜,不用袋子而是直接称。但是碰到多个数量的菜,比如豆子,土豆,西红柿,就完全无法避免袋子。 这种袋子口径很小,无法当垃圾袋重用,而且经常因为标签贴了封口,一撕就坏了。所以通常随着菜吃完,这些塑料袋就进了垃圾桶。我已经为此负疚感沉重很久了。老汤的方法是自带布袋和保鲜盒去买菜。但是有些超市不支持,所以最好是去菜市场。 我家附近就有菜市场,而且我家的习惯,是周末去菜市场,买大约一周的菜。似乎执行起来完全没有阻碍。
所以昨天晚上回家后,我就趁着这股激情,开始为我的“零塑料袋买菜”准备起来。其实也就是准备一些小布袋。好在多年前我也是布艺爱好者,布料,针线,蜡绳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 翻出来当时玩染色的棉布,当时大概是想做什么,剪成了好多小块,我连裁剪都省了。直接开缝, 一气做了5个。最后还找到一小截用盛的zara风标签带,很臭美地缝上去了。

今早很兴奋地去菜市场进行了第一次实践。体验还挺有意思。一开始掏出布袋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很装,又总觉得周围有异样眼神。但是摊主们都很见多识广,非常从容平淡,于是几次之后就习惯了。发现我的小布袋装毛豆西红柿之类,还挺合适。体积大一点的蔬菜,就直接放进帆布袋。通常你一开始挑东西,摊主就会递过来一个塑料袋,所以你要反复地说 “我不用塑料袋”,然后摊主也会很乐意地收回去。买西瓜的时候,摊主甚至很开心地说,那给你减一毛吧。 因为买的都是蔬菜,用布袋都搞定了。切开的西瓜不好装,用双手捧着回来。如果打算买鱼或者肉,还是得拿着保鲜盒, 布袋就不行了。好在我家是蔬菜为主。
第一次尝试很成功,很开心地回来了。走到半路发现有一个没用到的抽口袋丢了,回去找也没找到。顿时有点觉得美中不足。只好期望捡到它的人能好好用它了。
回到家摆拍了一张晒朋友圈。然后收藏进冰箱。有布袋的就直接放进去,其他的用了前几天在《蔬菜教室》学到的方法,用报纸包起来(不过经豆友提醒,报纸的油墨中含多种重金属,且颗粒细小,容易吸附于蔬菜,危害健康。此法不可取。 日本可能用的油墨不同吧,要不蔬菜店老板这么推荐,很多人也会提出反对意见了)。我没有报纸,用了练字用过的毛边纸,韧性不太够,要多包几圈。(好像对字不太尊重哦, 不过说不定能借到点墨香呢。。。迷信的想)(特意又查了一下墨汁有没有毒,以前的墨锭肯定是可以的,甚至老墨还有当药用的说法。不过工业制的墨汁就不知道了。幸好似乎只有一些防腐抗蚀剂不大好,但还算不上有毒。)其实用薄棉布包也是可以的。以后如果毛边纸的产量跟不上,我就打算用布。西瓜则正好可以用上昨天做的蜂蜡保鲜膜。


后来发现朋友圈和豆瓣上感兴趣的同学很多。有些性急的甚至直接从“零塑料袋买菜” 跨越到了“零塑料袋生活”,问垃圾用什么装?其实如果是终极的"零废弃“生活,产生的垃圾很少,没有垃圾,自然就不用考虑垃圾袋啦。而我是刚刚走出第一步,当然还是要用垃圾袋的。我给有些朋友推荐了老汤的公众号(GoZeroWaste),里面有一份21天零垃圾手册,包含了常见的日常生活场景的零垃圾方法(甚至有女生生理期的零垃圾,大开眼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虽然我觉得到最后我也无法实现完全的零废弃,但只要能多实现一点,也是开心的。
所以,回到标题,你离零废弃的生活有多远呢?我觉得,可能只是一念之遥。“零废弃”是终极目标,但持有“零废弃的生活理念”更多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 当你决定开始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写这篇日记,也是希望能产生更多人的“一念”。
海风
201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