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0726)
在欧洲的各个民族中法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最精通文学的。在18世纪中期前后,法国文人所显示出的精神,以及他们所占据的社会地位都是史无前例的。这种情况在法国从未发生过,我相信在其他国家也前所未有。
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他们一直在论述社会的起源和社会的原始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官方的特权、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关系、习俗的错误或者习俗的合法性、法律的本质原则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无论这些作者之间的分歧最终有多么大,他们的起点是相同的:他们都相信,应当用从理性和自然法则推论出的某些简单而基本的规则代替支配他们那个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俗。
一个伟大民族的政治教育工作全部交给了作家,这是最罕见的历史形势,对于法国大革命的与众不同的特征以及大革命导致的延续至今的后果,这种情况可能是最大的诱因。
作家们不仅将思想传授给发动大革命的人民,而且将自己的某些气质和性格赋予他们。由于缺乏其他领导者国民在他们的长期训练下,对影响所有人的实践惯例极度无知,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沾染了他们的本能、思维习惯、口味甚至怪癖。因此当国民最终开始行动的时候,他们便就把文学的全部习惯代入了政治活动。(笔者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政治上的反对精神是政府的缺陷引起的,由于不能在公共生活中明确的表示反对,就只有在文学作品中寻找避难渠道,于是作家就变成了企图推翻国家所有社会和政治制度的重要党派的真正领袖。”。与中国文学传统类似,“寄物于文”,只是法国作家的作用和能量比中国文人大多了。)
研究法国大革命历史的人会发现,指导大革命的精神恰恰是大批关于国家治理的抽象理论作品所包含的精神:同样喜爱普适理论,偏好完整的立法体系和精确对称的法律;同样蔑视既存的现实;同样信任理论;对于制度中原创、精巧和新颖性的相同品味;同样极力主张按照逻辑规则和前后一致的计划彻底改造整治体制,而不是设法改良有缺陷的部分。多么可怖的景象啊!因为就作家而言值得赞赏的品质,放到政治家身上却是缺点,所以经常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流露的品质,却有可能引发重大革命。(笔者注:托克维尔对作家有很深的偏见,他认为作家都是幼稚的空想家和理想主义者,他们的逻辑和理论都很抽象和精巧,但是他们的想法脱离实际,无法落地。以这样的想法指导大革命,那么“政治体制依然是传统、混乱、无规则的,法律依旧五花八门、互相抵触,社会等级界限分明,社会地位固定不变,捐税负担不平等”。我认为作家至少从意识和精神上完成了大革命的思想启蒙,至于这些想法的落地本来就不是作家的责任,而是政治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三部 第一章 接近18世纪中叶,文人如何变成了法国的政治领袖,以及随后的影响”
教会用于统治的原则恰好与作家们希望在世俗政府的统治中占优势的原则针锋相对。教会首先建立在传统基础上;作家们则公开声称彻底轻视建立在尊重过去的基础上的一切制度。教会承认超越个人理性的权威;而作家们只信赖个人理性。教会以登记制度为基础;作家们却赞同抹消一切阶级地位的界线。——“第三部 第二章 反宗教何以在18世纪的法国成为普遍占优势的情绪,以及它如何影响大革命的特性”
我想从那时起(指法国高等法院被撤销),这场激进的革命就无可避免了,它将不加区分的抛弃并毁灭旧制度中最坏和最好的东西。人民尚未准备好自己行动,很难期待他们能够在改革一切的同时不摧毁一切。(笔者注:作者内心是不信任普通民众的,认为他们会不分好坏对旧制度全部砸烂摧毁;他赞成中央集权式的开明君主制,这种模式可以更好更快的实现自由的目标。)
对自由的真正热爱总是存在于一些人心中,燃起这种热情的是自由所固有的吸引力、内在的魅力,与它带来的利益无关。它意味着只受上帝和法律的统治,可以无拘无束的说话、行动、呼吸的快乐。谁若向自由寻求自由本身之外的东西,就注定受奴役。——“第三部 第三章 法国人为何在要求自由之前先要求改革”
旧政权的政府拥有起源于不同时期的一系列权力,行使权力通常是为了满足财政需求,实质上不是为了统治需求。……与三四十年前相比,……政治制度尚未变坏,正相反,政治制度大大改进了;不过政治生活变得更为活跃了。
当人的处境日益恶化时,未必总会导致革命。最常见的情形是,人民毫无怨言的忍受最暴虐的法律,仿佛无知无觉,而当负担减轻时,他们却开始最激烈的拒斥那些法律。革命所摧毁的那个政权几乎总是比它之前的那个政权更好,根据历史经验,当一个坏政府着手改革的时候,常常就是它最危险的时刻。……因此每次消除弊端结果只是暴露出其他的弊端,令人们感到更痛苦。虽然弊病确实消除了,对弊害的敏感度却增加了。(笔者注:托克维尔的这段分析总是觉得有一些牵强,政府的改革措施很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那么改革进程中除了考虑改革的内容和目标,更要考虑如何消除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潜在的负面影响大过改革的成果,那么宁愿不改革。这样的理解不知道是否准确,但是对于这样的逻辑和论点不能完全赞同,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第三部 第四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度下法国最繁荣的时期,为何正是这种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