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交织录》《但有旧欢新怨》
呵呵,不知是不是巧合,每天给自己定的50页读书小目标,今天在读完最后一页的《万水千山走遍》的时候,愕然发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刚好是50的整数倍——第250页。不知是巧合,还是和这本书的缘份,还是这本书冥冥之中在激励着我要多读书,养成好习惯。哈哈,想多了……不过,anyway,这本书似乎的确是最近为数不多的按照每日50页的读书计划完整读完的一本。

《悲观交织录》基本讲述的是三毛游历江南一带,回到儿时的故土,与早已白发的当年自己两三岁时照顾过自己的叔叔的相聚的事情。
仔细想想,你应该可以感受到那种台湾人对于自己身份认同的忧愁,满满的乡愁。明明自己就是大陆人,中国人,儿时就是在大陆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然后还偏偏是个超级喜欢人文历史的人,然而却因为战乱和国家动荡的原因,去到了一个个小小的岛屿。虽然仍旧是祖国的一部分,然而,可以想象,在没有“三通”之前,这些思念祖国,思念在大陆的亲人的台湾同胞们,是一种何样的感受?
这种感觉,我觉得身为一个大陆人真的是蛮难体会深刻的,假如是没有阅读过这类台湾人写的纪实散文的话。
你想,她三毛来到故土家乡南京,拜了祠堂、祖坟,文章里她自己说就是一路哭过去,哭晕了,醒了,然后继续赶路,到一个地方或者见了哪位亲人了,抑或又是想起了某段往事了,又是一阵哭晕,这是要何等的伤心才能够出现的场面。
三毛在南京与出租车司机聊天,简述了许多关于南京的典故,以至于司机一度以为她是南京人。其实,是三毛她读得多,且记性好。这在后来米夏,也就是她南美行一路的陪同人,的回忆附录也有所提及。米夏说三毛她读书多,德文书、中文书和西班牙文书也都读,过目不忘,记性特好。
昨天看看这本书快看完了,和公司一朋友聊天,结果半夜下单了龙应台的《目送》和王小安的《黄金时代》。今早看了这《万水千山走遍》的最后这几篇,似乎忽然觉得昨夜的书下手快了,其实,应该还可以买三毛文中一笔带过的张爱玲描写的大上海,要么就是《小王子》,要么就是易中天的哪个朝代的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