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食堂之我见----06-06-10
翻出来的老文章 回味母校原文地址
掐指数来,到师大时间也不短。于是乎师大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食堂,都留下了我这个美食爱好者的身影。(当然也留下了我可爱的钱,呜呜呜。)
综合地看,师大的餐厅共有:学一至学五食堂、乐群餐厅、教工食堂、专家餐厅、西北餐厅、学生之家、学生餐吧、合利屋餐厅、集天小吃餐厅、友谊餐厅、实习餐厅、兰蕙公寓一楼餐厅(光我发现的就有这么多)。外卖窗口:乐群餐厅门口、学三西门侧、学四南门侧、学生之家外卖窗口、师逸苑西饼屋<学三、四间>。现在学三、学四、乐群餐厅要拆迁,搬入西北餐厅西侧的新乐群食堂,师大东门的留学生招待楼下还有一个麦当劳餐厅。
想当年,我扛着饭盆在学五食堂攒动的人流里寻找一点可怜的粮食,在漫长的队伍中细数自己可怜的青春。在被挤得鼻青脸肿面目全非终于打到饭时,兴奋地差点对 着老天像周星驰那样大笑三声,于是乎杀出重围用肉身挤出一条血路,兴致勃勃地跳上某个刚吃完正收拾碗筷的同学的座位,一边长舒一口气一边看着那位同学惊为天人的表情,我心里鄙视:看什么看,没看过这么帅的男人么?一边抓筷欲吃,突然我大惊失色脸色煞白。原来在打饭的长征途中我只抢到一支筷子。于是我一抹脸对那位同学几欲下跪赔笑。求他收拾碗筷时留下一支筷子以备我不时之需。
相对于学五川菜食堂的排山倒海大气磅礴,学一、学二食堂在学五的楼上安然自居。估计师大学生都因肚子太饿体力透支在爬楼过程中昏倒,到达二楼这两个餐厅的人寥寥无几,远不如学五食堂壮观。两餐厅远远低估了师大学生胃的能力,供餐时间极短。常见空空的饭菜盆和大队如狼似虎烟冒绿光的排队同学,对着长相极其XX的打饭员望眼欲穿。
至于学三、学四食堂,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本科住宿楼和几栋主教学楼之间,而成为食客必争之地。更值得一提的学三食堂,温总理曾亲自莅临指导并在此进餐,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当我们正对学三学四硬得刺得胃痛的米饭深恶痛绝时,温总理的到来无异于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和曙光。我们冲向学三食堂欲一睹总理帅容,却被挡在了门外上演望夫女。文学院某学生受总理亲自点化,吃了总理剩下的半个花卷,兴奋得难以入眠,公然致电其三姑六婆并感情充沛地写下《我与总理同吃一只花卷》的美文华章。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天学三的饭菜极为可口,从没吃过如此好的饭菜。当我们正垂涎欲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学三、学四食堂却突然宣告拆迁。其中到底是不是学三食堂为了混淆视听而毁尸灭迹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温总理的确在那里吃得很开心,对师大的饭菜赞不绝口。
偶尔也去合利屋钓一杯咖啡吃份拌饭,在学五二楼吃水煮鱼,在学生餐吧品尝水果沙拉,在学生之家点个小炒,去集天吃龟苓膏去火,吃广州炒面,在友谊餐厅吃一碗韩国海鲜面,在西北回族餐厅里排队等一碗漂浮这几片牛肉和香菜的拉面或者几个人吃一份大盘鸡。但我比较钟情的还是咖喱牛肉炒饭。
现在西北餐厅西侧的新乐群开张,我大病未愈便和外教Steve共赴进餐。豪华的餐厅居然有扶手客梯,与原来的学三、学四大相径庭。米饭也一改原来的强硬态度变得温柔可人。可是打菜时发现小碟代替了饭盆,稀疏的芹菜三三两两耷拉在里头,似乎在对圆睁着眼大张着嘴只顾愣着的我说:小样,你新来的吧!打饭员见Steve是外国人,给他的三两饭比我的二两多一倍还多。我用筷子拨着那几根芹菜,差一点号啕大哭泪如雨下。幸好我深明大义坚忍不拔,忍住泪水在外国友人面前表现得不卑不亢,对公然的不公平和稀疏的芹菜表现得视若无睹,忍痛与Steve谈笑风生,这才保全了民族气节,于最危难处挽回了华人名誉,救新中国外交于水火,想来中央也应该开个新闻发布会说这次壮举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之类云云才对。
教工食堂位于遥远的校医院南面,食品相较学生食堂精巧,但价格不菲。所以每次去教工食堂饕餮总有一种改善伙食的错觉。
各外卖窗口前从来都是人流如织。乐群卖的外卖总能给人意外的收获。炒河粉总是包菜比河粉多,分不清是包菜中带河粉还是河粉中带包菜。那难吃的包菜每次我都剩一大堆。师逸苑的泡芙固然好吃,但碍于身材和钱的数量大家不会多买。而学四侧边的外卖窗口的鸡蛋饼一直那么火爆,我实在怀疑那薄薄一张饼里究竟有几分之一个鸡蛋。学三前面的那个窗口前人也是络绎不绝。宫保鸡丁即使在禽流感恣意蔓延时期仍然销售良好。而我似乎更垂涎那里的烤肠,现在学三搬了窗口也没有了吧,怀念啊~~~~~~~
一度爱上学三的鱿鱼饼,学二的咖喱牛肉炒饭,学五的凉菜,乐群外卖的鸡蛋汤河粉,西北餐厅的红烧牛肉条,学生之家的铁板海鲜,合利屋的拌饭,集天的龟苓膏,都是美味呀!呵呵,虽然资金有限,对味觉享受的追求是无限的。
师大啊师大,发掘过才能收获。
还是喜欢入校时某个人说的话:我是师大的人,人的大师是我。
这联给我很大感触。是为绝对。
![]() |
掐指数来,到师大时间也不短。于是乎师大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食堂,都留下了我这个美食爱好者的身影。(当然也留下了我可爱的钱,呜呜呜。)
综合地看,师大的餐厅共有:学一至学五食堂、乐群餐厅、教工食堂、专家餐厅、西北餐厅、学生之家、学生餐吧、合利屋餐厅、集天小吃餐厅、友谊餐厅、实习餐厅、兰蕙公寓一楼餐厅(光我发现的就有这么多)。外卖窗口:乐群餐厅门口、学三西门侧、学四南门侧、学生之家外卖窗口、师逸苑西饼屋<学三、四间>。现在学三、学四、乐群餐厅要拆迁,搬入西北餐厅西侧的新乐群食堂,师大东门的留学生招待楼下还有一个麦当劳餐厅。
想当年,我扛着饭盆在学五食堂攒动的人流里寻找一点可怜的粮食,在漫长的队伍中细数自己可怜的青春。在被挤得鼻青脸肿面目全非终于打到饭时,兴奋地差点对 着老天像周星驰那样大笑三声,于是乎杀出重围用肉身挤出一条血路,兴致勃勃地跳上某个刚吃完正收拾碗筷的同学的座位,一边长舒一口气一边看着那位同学惊为天人的表情,我心里鄙视:看什么看,没看过这么帅的男人么?一边抓筷欲吃,突然我大惊失色脸色煞白。原来在打饭的长征途中我只抢到一支筷子。于是我一抹脸对那位同学几欲下跪赔笑。求他收拾碗筷时留下一支筷子以备我不时之需。
相对于学五川菜食堂的排山倒海大气磅礴,学一、学二食堂在学五的楼上安然自居。估计师大学生都因肚子太饿体力透支在爬楼过程中昏倒,到达二楼这两个餐厅的人寥寥无几,远不如学五食堂壮观。两餐厅远远低估了师大学生胃的能力,供餐时间极短。常见空空的饭菜盆和大队如狼似虎烟冒绿光的排队同学,对着长相极其XX的打饭员望眼欲穿。
至于学三、学四食堂,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本科住宿楼和几栋主教学楼之间,而成为食客必争之地。更值得一提的学三食堂,温总理曾亲自莅临指导并在此进餐,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当我们正对学三学四硬得刺得胃痛的米饭深恶痛绝时,温总理的到来无异于给我们带来了福音和曙光。我们冲向学三食堂欲一睹总理帅容,却被挡在了门外上演望夫女。文学院某学生受总理亲自点化,吃了总理剩下的半个花卷,兴奋得难以入眠,公然致电其三姑六婆并感情充沛地写下《我与总理同吃一只花卷》的美文华章。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天学三的饭菜极为可口,从没吃过如此好的饭菜。当我们正垂涎欲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学三、学四食堂却突然宣告拆迁。其中到底是不是学三食堂为了混淆视听而毁尸灭迹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温总理的确在那里吃得很开心,对师大的饭菜赞不绝口。
偶尔也去合利屋钓一杯咖啡吃份拌饭,在学五二楼吃水煮鱼,在学生餐吧品尝水果沙拉,在学生之家点个小炒,去集天吃龟苓膏去火,吃广州炒面,在友谊餐厅吃一碗韩国海鲜面,在西北回族餐厅里排队等一碗漂浮这几片牛肉和香菜的拉面或者几个人吃一份大盘鸡。但我比较钟情的还是咖喱牛肉炒饭。
现在西北餐厅西侧的新乐群开张,我大病未愈便和外教Steve共赴进餐。豪华的餐厅居然有扶手客梯,与原来的学三、学四大相径庭。米饭也一改原来的强硬态度变得温柔可人。可是打菜时发现小碟代替了饭盆,稀疏的芹菜三三两两耷拉在里头,似乎在对圆睁着眼大张着嘴只顾愣着的我说:小样,你新来的吧!打饭员见Steve是外国人,给他的三两饭比我的二两多一倍还多。我用筷子拨着那几根芹菜,差一点号啕大哭泪如雨下。幸好我深明大义坚忍不拔,忍住泪水在外国友人面前表现得不卑不亢,对公然的不公平和稀疏的芹菜表现得视若无睹,忍痛与Steve谈笑风生,这才保全了民族气节,于最危难处挽回了华人名誉,救新中国外交于水火,想来中央也应该开个新闻发布会说这次壮举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之类云云才对。
教工食堂位于遥远的校医院南面,食品相较学生食堂精巧,但价格不菲。所以每次去教工食堂饕餮总有一种改善伙食的错觉。
各外卖窗口前从来都是人流如织。乐群卖的外卖总能给人意外的收获。炒河粉总是包菜比河粉多,分不清是包菜中带河粉还是河粉中带包菜。那难吃的包菜每次我都剩一大堆。师逸苑的泡芙固然好吃,但碍于身材和钱的数量大家不会多买。而学四侧边的外卖窗口的鸡蛋饼一直那么火爆,我实在怀疑那薄薄一张饼里究竟有几分之一个鸡蛋。学三前面的那个窗口前人也是络绎不绝。宫保鸡丁即使在禽流感恣意蔓延时期仍然销售良好。而我似乎更垂涎那里的烤肠,现在学三搬了窗口也没有了吧,怀念啊~~~~~~~
一度爱上学三的鱿鱼饼,学二的咖喱牛肉炒饭,学五的凉菜,乐群外卖的鸡蛋汤河粉,西北餐厅的红烧牛肉条,学生之家的铁板海鲜,合利屋的拌饭,集天的龟苓膏,都是美味呀!呵呵,虽然资金有限,对味觉享受的追求是无限的。
师大啊师大,发掘过才能收获。
还是喜欢入校时某个人说的话:我是师大的人,人的大师是我。
这联给我很大感触。是为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