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行走】桂林游记(2008年8月)
抵达桂林
很早之前,就是儿子在腹中安家落户的时候,特别地想去桂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儿子已长成翩翩小少年了,却一直没能成行。这次休假,就一个目标——桂林。
准备工作:1、在网上查询了海量的信息,翻阅了海量的前人游记。2、三个背包,说好各背各的东东,独立自主(儿子看着一大堆好吃的,郁闷不已:所有的这些我都想吃,可我的包装不下,装下也背不动)。
8月7日中午时分,抵达桂林火车站。刚下过雨,空气湿漉漉的。桂林车站实在不敢恭维,但清新的空气还是让我们一扫旅途的疲惫,先是存放了背包,然后直奔大名鼎鼎的石记米粉店。如此盛名的店还保持着质朴的本色,一家小小的门面,食客络绎不绝。桂林正宗吃法是这样的:一碗干的米粉,自己去加各种调料,然后拌匀吃;完了之后去盛碗骨头汤来喝。据说这样才能达到味觉最佳。我当时觉得米粉还行,骨头汤味道不错。后来又吃过阳朔的一家米份之后,才备感石记的好,看来没有比较是不行滴。
吃过米粉,看到对面是很多人提到过的微笑堂,原来是个商场,于是去逛了一下下,给儿子买了一个蹦蹦球。在之后的几天里,他球不离手,随时有滚落马路、车轮、漓江等等的可能,被我们命名为麻烦球,是本次出游的重大决策失误。
拿着麻烦球,我们取了背包(插播:孩子爹违反出行规则,一肩一个背包,我只管撑着遮阳伞悠哉悠哉,让儿子唏嘘不已),直接去了阳朔,这个传说中的美丽的地方。
在去阳朔途中,接到预订的晨风客栈的短信,问什么时候到,并详细讲了从汽车站到客栈的路线。在阳朔下了车,车站对面就是阳朔公园,远处便是小学课文中“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的独特的桂林的山,就这样冒然出现在眼前,有些不象是真的。放弃了乘坐公共汽车,尽管这里的公共汽车是漂亮环保的电瓶车。顺着窄窄的街道一路走去,贪婪地看着路边的食店、路牌,那些出行前熟悉的店名、街名一个个活生生地跳进眼里,恨不得一下子就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晨风的短信说了很长,但从车站走到晨风不过10分钟的距离,近得让人沮丧——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呢就到了。接待我们的是小明,一个有着晨风般明朗笑容的小伙子。他很快帮我们办完了入住手续,并在我们的要求下代订了晚上的《印象刘三姐》和第二天遇龙河漂流的筏工,而且,所有的费用通通地可以在这里刷卡,真是爽啊。后来的事实证明,晨风这里订的各种活动价格都是比较低的,最起码在随后的几天里,与其他游客交流中没有比我们更低的。看来晨风在网上的名气不是空穴来风啊。

办完各种手续,还不到五点钟,于是一起骑了晨风提供的免费自行车,沿漓江一路走去。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静啊......(详情请参阅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

一路不时遇到骑车在小城内闲逛的游人。一对小情人请我们为其拍合影,完了之后主动要求为我们拍张全家福,礼尚往来是也。
沿江兴奋了一把,去西街寻找据说为了他的匹萨也要再来阳朔的红星特快。果真是味道好极了,是我吃过的烤得最好的匹萨,现在写起来还要流口水。
吃了匹萨,赶回晨风,有车接一起去看《印象刘三姐》。入场处乱成一团糟,导游们活跃地东突西奔,观众们木然不知所措。不知其他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一车10余人都是拿的住宿客店给开的单据,由接我们来的司机负责把单据换成票,而司机又要找某个导游去换,我们这支小分队就跟随她在人群中流窜,等待。整个入场口前的广场上全是人,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等都有,白的、黄的、黑的、棕的,甚至很少见的裹着沙丽的印度人,感觉就象是一什么非法交易的国际黑市。儿子一直与同车的美国青年维奇艰难地交流,维奇的中文比儿子的英文好,两个人把能用的都用上了,包括肢体的各个部分(看完演出回去后我发现,儿子的英文倒没什么长进,中文倒是明显地有了外国友人的腔调,让我彻底明白了邯郸学步的要义)。
终于,在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得以进场。老谋子在大场面的把握上确实有一套,场面是相当地值得一看,壮观,唯美。参与演出的人员是附近几个村庄的农民,白天打鱼种地,晚上就来演上一场,旺季的时候是两场。


夜景拍得实在不咋滴。
演出一个小时,8点至9点。回去之后已是劳累不堪,昏然入睡。
小账本:
晨风三人间:120元/晚
桂林-阳朔大巴:15元/人
印象刘三姐:130元/人
石记米粉:1.5元/两
红星特快匹萨:30元左右
遇龙河漂流
8月8日: 遇龙河,月亮山,大榕树
一大早醒来,推开窗子,满眼的是秀丽的青山,在近处仿古客栈小楼的映衬下,恍若远离了尘世。
孩子仍在睡梦中,与孩子爸一起沿江边漫步。阳朔的清晨很宁静,走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看江对岸连绵不断的群山,看脚边静静流淌的漓江水,真想时间停留,此刻永驻。从江边拐进一条小路,便是著名的地球村——西街。此时的西街安静的象一个初嫁的少妇。各家店还都掩着门。忽听吱哑一声,有几个背包旅者走出来,开始新一天的征程。
回到客栈,孩子已经起床,一起去吃了早点,在一家离客栈最近号称老字号的米粉店,那里的米粉比起石记可真是差太远了。在汽车站坐阳朔至金保的车,在金龙桥下,开始我们今天的漂流。
接待我们的筏工是封师傅,40岁左右的样子,带着些羞涩的表情,有着灿烂的笑容。遗憾的是他不会唱山歌,我说没关系,你不会唱我们唱。
我们漂的是全程,中途可以随时下来游玩,从上午10点漂到下午3、4点的样子。封师傅人很好,性格温和,看我们开心地玩闹,宽厚地笑。中午我们停靠在江边,封师傅与爷俩个上去吃饭,我则独自在筏子上睡了一觉,河风徐徐,那叫一个美啊。风把我盖脸的帽子吹进了河里,我也醒过来,看看表,足足睡了有40分钟。这时那爷俩儿也吃了饭回来。继续前行。套用一句话,人在画中游,一点也不夸张,山水秀色让人神清气爽。








到了终点站,码头有租自行车的,听封师傅讲这里距月亮山和大榕树不远,于是就一起骑车去了。

回到阳朔小城已是晚饭时间。
吃什么?彭大姐的啤酒鱼!味道如何?不错,只是不去鱼鳞,不习惯。
晚间活动怎么安排?当然是看奥运开幕式喽!
小账本:
遇龙河全程漂流:220元/筏
啤酒鱼(鲤鱼):30元/斤
徒步漓江
8月9日:徒步漓江,西街夜色
早起看新闻,说是昨晚在天安门广场,国人聚集观看开幕式,欢庆不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儿子看到这里长叹一声:唉,人家都是不眠之夜,我却是不醒之夜。昨晚看到运动员入场时,儿子已是睁不动眼睛,但仍再三嘱咐,点火炬时一定要叫我!!!从中国运动员入场开始,我就开始叫他,呼唤,拍脸蛋,推他在床上翻个滚,均不妨碍他酣梦依旧,甚至还格的的地笑出声,也不肯把眼睛睁开一线。一梦到天亮啊!
孩子爹还在蒙头呼呼。我与孩子一起骑车去逛清晨的阳朔。有老人推着婴儿车在散步。有新人在宁静的西街拍婚纱照。我们在一家叫做“根据地”的酒吧点了早餐,一份烤面包,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一份黄桥烧饼,味道都不怎么样。但坐在酒吧门口、西街路边吃早餐的感觉很好。偶尔有卖小饰品和花环的婆婆过来叫卖。推不掉一个婆婆的叫卖,买了一只花环,戴在头上一路走回去,儿子说,妈妈,你真夺目啊。
徒步漓江的路线是杨堤至兴坪。先坐公共汽车到杨堤,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车上有两位姑娘也是要徒步的,于是约了一起走。继续画中游......
出了点小小的事故,偶犯了一个相当经典的错误。给儿子拍照,角度不对,后退一步,再后退一步,咣地跌落1米多高的河堤,摔在鹅卵石的河滩上,当时就站不起来了。众人急寻路下来搀扶,嘘痛问疼,偶深吸一口气,挤出一句:走,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如果是悬崖,估计这回只能交待替我交党费的事宜了)。







在兴坪结束了徒步之旅。在去兴坪汽车站的路上,发现一条古老的小街,类似西街,但没开发,有手工艺人在半掩的排门里做工,有电视在播奥运比赛,有个铁匠在打磨铸件,火花四射。总感觉同福客栈就在这里,没准儿前面就闪出佟湘玉来。

回到阳朔时间尚早,进了一家叫做“粥道”的小店。店里只有一个顾客,一个澳洲老伯,艰难地在小本子上比着刚买的一包龟苓粉在画中国字。儿子去帮他完成了这项工作,并本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极其认真地-写下了-我所见过的-他写的-最工整的字(毕竟啊,这字要带出国门,不能给国人丢脸哪!)
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晚餐依旧是啤酒鱼。不过换了一家,陈大姐家的啤酒鱼。强烈推荐这家啤酒鱼,味道好极了,而且空心菜炒得也不错,被儿子吃得干干净净。还有一份香芋扣,也很好。最重要的,她家的鱼是去了鱼鳞的。
晚上去逛了西街,简直不能相信是早晨那个古老宁静的西街,流光溢彩,活色生香,人流那个滚滚啊,摩肩接踵,挤挤拥拥。被挟裹在人流中,感觉......很快乐:)
小账本:
啤酒鱼(毛骨鱼):40元/斤
徒步管理费:16元/人
单车乡村游
8月10日:乡村精品线路,象鼻山
今天是在阳朔的最后一天了,选择了单车自驾。
从客栈出来照例是有N个导游热情跟随,而我们也商量好了请个导游,但每个导游听了我们选择的单车路线后,立刻热情一落千丈。单车游过后才明白,我们选择的这个路线没有可以收门票的景点,导游们无利可图。
吃早餐先,吃饱了有力气!



乡间小路。小路实在是颠簸得厉害。没有导游,我们走错了几次路。后来发现在岔路口有红色箭头标识,想来是前驴友留下的。但有的标识明明指向没有路的地方,想来应是那个有标识的电线杆被移动过,转了方向。好在有热情的乡亲们,一旦发现你走错路,就会立刻出来纠正错误。




西街最后的午餐,香港茶餐厅。
午饭后,继续背起行囊,回到桂林。住在一家三星的酒店,比起没有星级的晨风客栈来讲,那叫个差啊。洗漱完毕,稍事休息,去看相当著名的象鼻山。
出酒店步行二十分钟,便到了象鼻山公园。没看到正门,顺路一直走去,有人游说乘竹排可进去。在游说人锲而不舍的跟踪下,我们乘竹排游了象鼻山的漓江,登岸拍照准备离去时,愕然发现已是在公园内。忐忑不安地以为出门时会被抓到是非法入侵者,结果一路畅通:)我就纳闷了,沿江全是竹排在拉客人,怎么就没人管呢?我们乘竹排进园共花费30元,如果是从正门买票的话,则是每人33元。只有一个理解,桂林人民欢迎你,象鼻山欢迎你!

从公园出来天色已是华灯初上,觅食时偶遇“两江四湖”,顺带一看。初到桂林时,听出租车司机讲这两江四湖也就是看个夜色。


桂林繁华的中山路。


在这里晚餐,很喜欢,只是牙龈肿痛,吃起来好困难.
吃饱喝足,回去睡觉。

龙脊梯田
8月11日: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是我们此行景色最为壮观的。
11日早上9点,我们预约好的大寨梯田全景楼的师傅准时在酒店门口接到我们,出发前往龙胜县。车是金杯面包车,同车的有一个三口之家,一个四口之家,还有一个单身游客。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金坑梯田。龙脊梯田景点包括两个,一个是平安梯田,一个是金坑梯田(也就是大寨梯田)。我们预订的住处全景楼位于金坑梯田的最高处,是网上众多驴友们极力推荐的。
车子停在山下的停车场,全景楼的免费导游,一个19岁的瑶族姑娘接住我们和那个四口之家(其他人是搭的顺风车,不住全景楼),先到全景楼的关联饭店大寨客栈吃午饭。

吃过饭就出发了。山路崎岖,景色之壮观不是我能形容的,也不是我可怜的小相机能记录其万一的。此时我只想到一句话,叫做人定胜天。为了生存,人的潜能真是无可估量。

一路上,不时可见清澈的山泉水。导游说凡是用竹子接引的水都是可以引用的。接了一杯来喝,那个山泉啊,不止是有一点甜。我从来没喝过这么甘洌的泉水。

在一个小寨子遇到一个正在洗发的红瑶老妇,那一头羡煞人的乌黑长发啊!一个同伴问她们民族的女人怎么保持的这一头乌黑长发,老女人答,只是用淘米水来洗了,没什么的。
大约走了有两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1号景点,也是金坑梯田的最高处,西山韶乐。

我们住的地方也在这里。强烈推荐全景楼,三层的木楼,十分的干净亲切。我们预订的是三楼观景房,房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不过有四个共用的卫生间,非常地清洁,有电热水器可以洗浴。
全景楼是按人头下米。我们先在吧台订了晚餐,随后拎行李上楼。顺便说一下,山下停车场有帮忙背包的,明码标价。到1号景点是每筐25元。我们两个背包装了一个筐。
推开窗子,景色尽收眼底。
刚到全景楼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有背包上来瑶族大妈在全景楼躲雨,看雨一时停不了,便拿出布来绣花。我问她绣的什么,她讲是给自己绣衣服呢,一件这样的衣服要绣上两三年呢。说是她们民族的女人每人都有这样的衣服两三件,嫁姑娘,娶媳妇,参加节日庆典,出门做客等重要时候才会穿。她指给我看一些用其他色布包着的小块地方(我原以为那是拼的花布),说那是绣好的花,包起来怕脏了。真是感慨啊,简单而细腻的日子,虽贫苦,却温馨而快乐。
外面下着大雨,我们就去厨房转悠,看几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在准备原料,一个大爷和大妈在另一个房间的土炕上烤竹筒饭和竹筒鸡。真没想到在这里可以吃上极其美味的饭,强烈推荐啊,我们点的每一样菜都好吃极了。




大结局
8月12日:别了梯田,芦笛岩
一觉醒来,明媚的阳光照在床上,真不想走了。孩子爹说我们应该第一天来这里,可以决定在这个惬意的地方多住几天。住在这里真好,景色如画不说,而且很有家的感觉,可以在厨房里晃悠帮厨,可以光着脚跑来跑去,有洗衣机自助洗衣,有晒台可以在清爽的风里晾衣服。让我终老于此吧!
早饭有葱油饼,粥,粥很好喝,我一气喝了两大碗。
唉,还是要下山了。下山是另一条路,路况非常不好。本来就是没有路的,不过是前人踩出的小道,昨天的大雨更让这“路”变得分外泥泞。很佩服与我们同行的四口之家,是台胞,年轻的夫妇带着四岁的女儿和一岁的儿子一起玩,上山的时候女儿牵着导游的手独自走,小嘴巴讲个不停,很是可爱。爸爸背着包,妈妈用背带把儿子拴在胸前,我们一路称之为伟大的妈妈。下山的路太难了,爸爸抱了小女儿,妈妈依旧背着儿子,我们在旁边帮忙照应着。
我们家的小子来回路上都是打先锋,军事术语叫做“赤喉”。这个小赤喉与一个小姑娘在一起,一路领先,远远把我们抛在了后面,只能看到层峦叠嶂的绿色中有一个红色的小点点。







返回桂林才下午三点,时间还早,于是带孩子去看芦笛岩。毕竟,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应该去看一个洞才算来过嘛。三山两洞一条江的桂林,我们象征性地看了一山一洞一条江,呵呵。
看完溶洞,又去吃了次米粉,这次是福林米粉。然后,结束行程,打道回府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