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时期(摘)
在青春期和成年之间,还有一个“奥德赛时期”。

奥德赛时期指的是后 20 几岁,30 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还在学习和工作之间徘徊,他们推迟工作、推迟结婚、推迟生子,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国”。在这个漂泊的过程中,持续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能力,一旦找到理想国,就会结束漂泊,就会留下来。并且持续强化这种能力,然后经营和建设好自己的“国”,这就是稳定的标志。
在一次新的漂泊旅程里,从一枚小白开始,去学习新的能力,去探索自己的理想国在何处,不断历练、不断尝试,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国并成为国王。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阶段中不断重复的从小白到国王的故事。
在漂泊的过程中,感受是一切行动的内在指引,感受来自于哪呢?感受来自于预期,预期是内心观念和想法与现实是否一致的一种衡量。

关系能力
总是跳槽、总是漂泊、总是折腾,会被认为不稳定,这种外在的观念会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好像做错了什么,其实没有,这都是观念不对。
年轻的时候漂泊是必须的,在一段关系里冲突也是必须的,如果用农业时代的观念来衡量当今的时代,那是不对的。
为什么会有冲突?是因为理想化预期与实际关系不符,你会发现现实跟你想象的不一样,这时候冲突就开始了,而冲突的表现形式其实就两个词,一个是指责,一个是内疚。
指责是对方的行为和自己内心的预期不一致,内疚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对方的预期。
当对方指责你时,你会感到难受,你会不舒服,所以你也想让对方难受,所以你也指责对方,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能抛掉理想化角色和预期,和对方真诚相对的时候,冲突如果处理的好,那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关系阶段,就是整合阶段。
如果没有处理好,那就会进入三种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冷漠、超越、分离。
冷漠是什么,冷漠就是节能。用爱因斯坦的方程式解释,能量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生物有节能的天性,放在今天,说白了就是懒。
一段处于冲突阶段的关系,双方还是有能量去指责和内疚的,而一旦进入冷漠阶段,就是用最低能耗去应对。
夫妻吵架,双方为了不继续冲突,会冷战。上司总是指责一个员工,员工最后都不说话了,因为他已经进入关系的冷漠状态,上司叫他干什么还是会干,只是没有了热情。
超越是什么?比如说当一段关系进入冲突阶段,有一方会说“我不跟你一般见识”或者“好男不跟女斗”,通过这种超越冲突的话来避开冲突。
实际上,冲突还在,只不过用这种方式把冲突跨越过去了,说不定哪一天还会爆发。
冷漠和超越,至少是达成了一种暂时的共存和共处。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分离,那就是离婚、离职等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
那如何解决冲突呢?其实只需要做一个替换,就是把和一个人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个词的地方,全部替换为“差距”。
问题的本质就是差距,我们说一个人有问题,对方就会感受到被指责和评判。其实让对方产生这种感觉和内疚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激化冲突。
如果我们一起评估差距,去看看这个差距和预期之间到底还差了什么,然后一起想办法看看能一起做点什么去弥补这个差距,把差距缩小一点。
这个过程中,完成人的整合、团队的整合、组织的整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关系才是亲密和稳定的关系,才是建设共同体。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容忍对方的短板,然后去弥补这种差距。而在理想关系阶段,这是不会暴露的。所以在《原则》那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人和人的疏远,是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隐瞒错误开始的”。
如果能够完成整合,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协同创作阶段。比如一起去冒险、一起做一件事情,一起去创业。
如果组织的关系没有形成共同体,怎么可能进入一种创造阶段,怎么做创新。因为大家都会因为害怕自己犯错或者漏出短板而遭人嫌弃。
如果连开放型的讨论都无法完成,那这个组织就一定不会进入协同创作关系阶段。
很多的家庭或者团队进入一种冷漠状态,大家不发生冲突,也没有创新。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协同创作的组织了,大家不需要一起在这里去面对未来,一起去做没有做过的事情。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是去管理别人感受的人,我们要了解别人的感受,然后成为他们行为的内在指引,然后引导他们行动。同样的,我们会去管理自己的人生,我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有感受,而感受的形成来自于观念。

文章摘自:梁宁:一个产品经理的奥德赛之旅https://mp.weixin.qq.com/s/NfSAkKJWIfTieMkZel8paQ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