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读书笔记
最近真的很喜欢杨叔子院士的例子,他在断丝测量研究的时候,肯定断丝有有信号能反映出来且能够被观测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人类对于大脑和心理的探索始终是没有停止的,那么假设我们的假设是真的,可以如何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个实验的设计也是非常天才的事情。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枯燥,也简单列举一些实验如下。
本书一共有十个专题,分别是“生物学和人类行为”、“知觉和意思”、“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和动机”、“人格”、“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
一、 期望导致结果
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为现实。也就是说,期望导致结果,或者换个稍显学术的说法: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其实也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实验中找出一部分雪上告诉他们的智商比普通学生偏高(实则的一样的),那么经过了一个学期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果真有了明显提高,也就是说学生的对自己的期望化成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并最终促成了他们能力的提高。在这个实验给了我们3个启示,一是对自己、对他人应该持有美好的期望,这就会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团队的激情,并不断的良性循环下去;二是领袖对于团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领袖是团队能否团结合作,不断进步的基石,所以作为领袖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任务和本分;三是要客观的看待调查数据,避免个人偏见,这个研究给人的另一个重要启发是:研究者想看到什么,往往就会看到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观想法会影响客观事实,所以,除非是很专业的实验和调查,否则,不能盲目的接受结论,否则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二、 言行不一
人们的“社会行为”与他们口头表达的社会态度很少具有一致性。即,人们的言行并不一致,这也是人们常常说看不懂其他人的原因之一。实验是在1930年代进行的。那个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实验者带着一对中国夫妇在3年时间内两次沿太平洋周游美国。在数百个旅店和餐馆中,这对中国夫妇只有一次受到了冷遇(业主把他们当成了日本人),其余情况均受到了很好的礼遇。每次拜访一个地方半年后,实验者都会发一封调查信,询问业主是否愿意接待中国人,结果却与实际相反:超过90%的业主说他们将不会接待中国人。实验者通过其他实验,确信这对中国人曾经的到访不会影响后来的调查。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得出如果你想预测一个人在面对某一真实的特定情景或特定人物时的表现,那么,对假设性情景的口头回答(即态度问卷)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研究真实社会情境中的人的行为,才能可靠地测量一个人的社会态度。同样我也记得看到过一个实验得出人类是有一种说谎的意向,平均我们的每10句话中就会有1句是在说谎。
三、 责任感让人更快乐。
不过在心理学的试验中得出责任感虽然意味着要付出更多,但是,当你具有选择的权力,当你需要对自己负责的时候,你会更快乐。这个实验也带给了我们三个启示。第一是责任带来成就感,。第二是责任让工作更主动,更有效率,当决策是自己决定的时候,他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工作,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愿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沟通也会更顺畅。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以顺从为导向时,工作会更有效率,更重要的是,我们都会变得更轻松,更快乐。第三是为了快乐的生活努力工作,人所拥有的控制力越多,其生活就越快乐、越健康、越平稳。这些可能的不言自明的道理,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明白,但是在这个实验中确确实实的告诉了我们。
四、心理学研究爱的依恋、道德品质发展及幸福能力。
有人质疑,养父母能给予孩子亲生父母一样的爱吗?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猴”实验表明养育不仅仅是妇女的哺乳能力,满足孩子生理的需求,关键在于接触安抚。在福利院,工作人员、护士、志愿者尽可能多的抚摸和拥抱孩子,满足孩子心理的需求、爱的渴望。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一样,能给与孩子同样的接触、爱的依恋。这个研究还提醒人们,父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父亲给与孩子的爱抚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孩子。不同家庭的孩子道德水平差异很大。道德教育的关键何在?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阶段论指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道德教育要激发儿童自身道德判断的产生和对行为的控制。道德发展是儿童构建道德标准,抛弃低于他们道德发展水平的道德推理。 “熊孩子”失去道德判断,这与家庭教育缺失道德标准不无关系。
五、心理学研究为了解人类行为提供全新的视角 。“
斯坦福”监狱的实验表明角色的力量是强大的,以至于个人身份的消失,情境的力量深刻的评估改变着自我。路人跌倒了没人扶,你或许会想:他是病了,心脏病发作,还是醉酒?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众效应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当人们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的表现时,更多的会表现出从众倾向。看到有人遭遇抢劫,路人认为已经有人报警,路人越多,报警的人越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利和拉特内的“责任扩散”理论指出在场的人越多,责任扩散就越严重,也就越有可能发生无人提供帮助的情况。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盲目服从权威的研究”告诉人们盲目服从权威是何等普遍,危害何其大!心理学研究无处不在。心理学与知觉和意识、认知和记忆、情绪和动机、人格发展等密切联系。凡是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相关因素,都与心理学有关。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深化对人类心理问题的认识。
《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揭示了心理学研究背后的故事。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研究结果之后还有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后续研究、近期应用等,这是对研究价值的肯定、讨论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