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向死而生”

蒙特卡洛
一个概念和主张的出现,都是反对现实中流行的一个对立物的结果。但凡一个概念和主张的提出必然来自对某一个对立面的批判、反思和检讨。如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就是这样的产物,它的对立面是”面向未来“。概言之,“向死而生”,是对立于“面向未来”所提出的;“向死而生”意即下文“朝向死亡的存在”。这个“死亡”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有与“朝向未来的的劳作所规定的”存在之分别——这个“朝向未来”的“劳作”(事业)是一个时间概念。
保罗·戈特弗里德(Paul E. Gottfried)在为杜金《马丁·海德格尔:另一个开端的哲学》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
海德格尔对“此在(Dasein,存在)”的揭示,将人类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项未竟的事业(Auftrag,命令)——这个唯有我们存在于时间之中方能显现自身的事业。并且,海德格尔强调:人类的存在(Dasein,存在)是由朝向未来的劳作所规定的,直至哪一天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我们身上,这一劳作才会停止。因而海氏认为,正是这一“朝向着死亡的存在”才有可能释放出一个未经发现的存在之领域。
戈特弗里德认为,杜金的思想完全有理由说是承袭了海德格尔 “历史即现状” 论说,并深入到了对“存在之历史(Seins geschichte,他的历史)”的探索。(徐衍:《杜金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的哲学渊源》)
总之,提出“本真的向死存在,亦即时间性的有终性,是此在历史性的隐藏的根据。” 存在论的“向死而生”是对意识论的“面向未来”的批判。其意义犹如启蒙理念提出”以人为本“就是对举批判教父学说的“以神为本” ——这个杠杠的”神“包括了后来的许多变体,古典的神变体,如古希腊理性崇拜;或现代的神变体,如当代的“政治正确性”。
历史上,这个“面向未来”的精神历史和当下的“神”性变体,包括与人间对立的”理想社会“、与国家对立的”党的事业“、与异教徒对立的“教父们的追求”,和与“人文传统”对立的“基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