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店
查看话题 >杭州书店漫游笔记
我在杭州的书店中漫游/行走在山与水边/穿过木头书架/墨色书名漂浮环绕/建筑像承接雨水的容器/月亮照亮归途
这个夏天,我在三个月内,因事两次往返杭州。上次和家人一起来,是初夏,天气还略微凉爽,晨起的一场雨让整座城市都变得湿润,沿着苏堤走到了孤山公园而后前往灵隐,绿意葱茏的杭城惬意而舒适。
这次来杭州则是独自一人,出发前便规划好路线,决定来一趟自在的书店之旅,而不是急匆匆赶往一个又一个景点。穿行于杭州的几家书店,看书店的空间设计,看书店里的书,看看书的人,看书店里外的杭城风景。
▷晓风书屋(体育场店)
——散步时走进书店

行程第一天晚上7点左右到达青旅,办好入住,放下行李,去附近的兰州拉面店觅食,晓风书屋就在街对面。 这家始于1996年的书店与我同龄,店招设计简洁明了,占据四个门脸的书店1/4被用作出售咖啡和面包。走进书店,些许顾客在翻阅书籍,书店深处传来大人孩子有些喧闹的嘈杂声,走近一看是在儿童阅览区举办活动。


整个书店并不大,但却设计得错落有致。除去最右侧咖啡面包售卖区,整个书店被墙体分成了左右两个大区域,右侧是主要的书籍摆放区,左侧是阅览区和活动空间,而这两个区域又被书架或墙体分成了里外三进小空间,在右侧用以分区摆放不同类型的书籍,在左侧则从里到外分为有桌椅的阅览区和亲子活动区。随着活动结束,书店也慢慢安静下来,也正因为有墙体或书架的隔离,阅览区和活动区的交谈声也不会显得吵闹扰人。


找到一本看起来拿着会很舒服的书,坐下来随意翻页阅读,手臂搭在木质桌上体感舒适。读完一篇评论严歌苓作品的长文,抬起头发现阅览区只剩我一个人。一看时间,书店也快关门了,便收拾了东西离开。走到面包售卖区发现可能是临近打烊,晚上的面包价格非常便宜,于是买了两个面包当第二天的早餐。
晓风书屋遍布杭州,尽管被称为“杭州最文艺的书店”,但与一些选择开在繁华商场的书店相比,晓风书屋的选址与内部设计风格更为日常朴素,更像是每日晚饭后散步到街口会走进去的那种书店。
营业二十余年的晓风书屋,如同杭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一样,平和而静美。
▷纯真年代书吧


纯真年代书吧位于宝石山上,可能是杭州海拔最高的书店。傍晚时分,沿着宝石山下一弄上山,沿途插肩而过的都是下山的人,步行约二十分钟,到达书店。回身一看,书店大门正对着西湖,是远眺西湖风景的好去处,再走几步便是保俶塔。



书店提供用餐和饮品,需要点餐才可以入座,更像是书店造型的餐馆和咖啡店。询问了店员是否可以随意转转,可能是顾客不多的原因,对方答复可以。这家书店有三层,但开放区域只有两层,整体装修比较复古,墙上还贴满了书吧的老照片。二楼没有人在,我便多拍了一些照片,窗外便是西湖。



纯真年代书吧好在地理位置优越,内部设计复古,主人可能是伊迪斯·华顿《纯真年代》的读者或者电影爱好者,楼梯上的玻璃框架里还收藏着许多个版本的《纯真年代》。
▷晓风书屋(北山街店)
——不知乘月几人归

从宝石山西侧走下来,就是西湖外围的北山路,沿着北山路再走二十多分钟,就是晓风书屋的另一家分店。这家晓风书屋与历史悠久的新新饭店比邻,风格与体育场路店一致,但面积非常小,走几步就可以逛完,更像是酒店的附属部分,适合住在这家酒店的客人来这里逛逛。



离开北山街店其实略微有些失望,于是沿西湖往回走着,突然发现对岸的建筑上方升起一轮巨大的淡黄色月亮,初看以为是灯光效果造成的影像,直到身边的人都停下来拍照才意识到那确实是月亮。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慌忙拿起相机拍了几张,但都拍不出月亮表面的阴影,只是明晃晃的一轮圆月。


最后线上向朋友紧急求助,才拍出来想要的月亮,虽然这时的月亮已经慢慢上升,没有初见时那样的巨大。西湖上的超级月亮带给我极大的惊喜,冲淡了旅行中的疲惫,也忘记了被西湖的蚊子叮的满脚包。
有时候,我们做好攻略出发,却发现最精彩的部分都不在攻略里。
▷晓书馆

位于良渚的晓书馆最初并不在计划之内,一来是时间略有些紧张,二来良渚文化村距离实在有些遥远,但因为事情结束地比想象中早了很多,于是临时起意在晓书馆的公众号上进行了预约,查好公交线路就出发了。
良渚古城遗址在最近申遗成功,这座距今约5300至4300年的古城位于杭州余杭区,但我这次的目的地并非这座世界文化遗产,而是位于古城遗址附近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晓书馆的所在地。晓书馆与其说是书店,其实是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一家公益图书馆。

因为有预约,直接在前台领取了读者证,存放好物品,就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晓书馆很大,两层楼设计,书架沿着墙体延伸,入口对面落地玻璃占据一整面墙体,采光充足,窗外是水池和整排的樱花树,春天来应该很美。

房间中间斜放着一个巨大书架,两面皆可放书,整个书架直插二楼,与二楼楼层相接。除入口处咨询台和二楼儿童阅览区放有几个小型的置书柜外,再没有其他多余的书架,现在看来设计是非常简洁的,大量的空间都用来放置桌椅沙发供大家阅读使用。巨大书架的高层放着书籍复本,节省储物空间,重在设计特别。

去时在阅读的人不少,也有不少像我一样慕名前来参观打卡的人。住在附近的人很幸福,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图书馆可以常来。

▷“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大屋顶


比起晓书馆,更值得一看的是承载晓书馆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也叫作“大屋顶”)这座建筑本身。由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这座“大屋顶”,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建筑师本人强烈的个人风格。

被称作“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安藤忠雄,在他的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元素:可靠的材料——清水混凝土,几何图案——各种三角与半圆,自然——与环境融洽相处。这些在大屋顶的设计中都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当然还有光线和水的使用。

“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大面的混凝土搭配明亮洁净空间、简单低调的直线,这都是安藤忠雄的极简美学。”光线不仅赋予他的建筑灵魂,还与水流象征着运动与时间的流逝。

建筑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安藤忠雄的建筑也是这种关系的具体创造,他的建筑有种禁欲感,表达出一种对于现下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反省与抗议。
他的建筑就是一个世界,我在他的建筑里,感受他创造的世界,清水混凝土、几何、自然光影、水还有无所不在的孔洞。



回来后和朋友聊起安藤忠雄的建筑,她在日本地中美术馆也看过,“一个正方形的小房子,顶上开了天窗,有阳光的时候可以坐上一天”。后来,我们讨论起安藤的建筑开的天窗是不是有玻璃,笑说如果没有玻璃,雨天再来该是另一番风景。

建筑师在世界各地留下他的作品,我们来到他的建筑前,透过不同形状的窗口,看到的是同一种风格主义,像种子一样播撒在不同人的心里,等待着未知的变化。

喜欢的一个B站up主竹子说“我在土壤里埋下很多种子,期望有一天它们在我脑中发芽。My friends, Life is about learning. Learning is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n life.”
如果将旅行看作一种学习方式,阅读、思考与讨论,是比打卡更值得去做的事情,当然,也别忘了观察和感受。

为期两天的杭州书店之旅到此结束,旅行归来的整理总是繁琐的,但记录和分享让人愉悦。
最后要感谢一下@名字还没想好 这位友邻,我的书店漫游路线参考了她的日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焉知了”(withyanzh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