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最爱的宝石,一颗就值75万两白银
矿物名称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古希腊哲学家西奥弗拉斯特的《石头论》和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中最早记载了十余种矿物名称。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百余种矿物名称。
据统计,西方古文献中记载了超过15000个矿物名称,其中只有约2000个是有效的矿物名称。

矿物的名称可以分为英文名、中文名和俗称。
英文名称是矿物名称的唯一根据,一般由矿物的发现者命名,再由国际矿物学协会审定。
矿物的命名依据包括人物名称、地理名称、矿物化学成分或物理性质特征等基本原则。
有关统计表明,45%的矿物以人物名称命名,23%的矿物以地理名称命名,14%的矿物以化学成分特征命名,8%的矿物以物理性质特征命名。
以人物名称和地理名称命名矿物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这些矿物名称的词源学含义是了解矿物学历史和地理的极为有趣的“窗口”。

矿物的中文译名,除了历史原因形成的以外,目前的译名规则可以归纳如下。
(1)以人物姓名或地理名称为定名原则的,按音译方法。例如,Lishizhenite(李时珍石)是以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姓名命名的,Huanghoite(黄河矿)是以我国第二大河黄河命名的。
(2)以矿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定名的,按其含义翻译。例如,Chromite(铬铁矿)是以主要化学成分“铬”命名的。
(3)沿用中文名称中的词尾,如石、矿、华、矾、闪石、长石、云母等。非金属矿物用某某石命名,如电气石;金属矿物用某某矿命名,如黄铜矿;有的硫酸盐矿物用某某矾来命名,如黄钾铁矾。

有些矿物还有许多俗称或其他译名。例如,电气石俗称碧玺。传说碧玺特别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因与“辟邪”谐音而得其名。
“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是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
同时,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因此在慈禧太后时代,碧玺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以及一个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就值75万两白银。

黄玉的另一译名是托帕石。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舒俱来石(Sugilite),其学名为杉石,是以日本岩石学家杉健一的姓名命名的。

美丽又天然的宝石不必自己挖,也无需飞到生产地,现在来【世间宝】,动动手指即可买到这些宝石,还能在线与BOSS怼价,快来直播间看看吧:
现在就来直播间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