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童话
文/段熙博 原文发于微信公众号火神来求火(xiboduan)
2018年4月5日,日本动画导演、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高畑勋去世。可以说高畑勋是不世出的动画导演,他的动画作品以其专注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普通个体点点滴滴的琐事来展现悲欢离合,这和吉卜力工作室另一创始人宫崎骏的天马行空想象力形成鲜明对照。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无疑是更喜欢宫崎骏,这点从票房上也能得到印证,高畑勋的电影作品票房大多惨淡,曾多次把吉卜力拖入财务困境,而宫崎骏总是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总票房是高畑勋的数十倍。 大部分人都喜欢宫崎骏作品所传达的美好信念、希望,高畑勋则着重呈现日常现实,高畑勋坦言“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我感觉有部动画作品明显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分歧和后来的命运。在由高畑勋导演的动画《红发少女安妮》的制作过程中,兼任场景设定和画面构成的宫崎骏中途退出,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宫崎骏不喜欢《红发少女安妮》,这部作品到底是什么让动画大师宫崎骏如此无法忍受呢?
在主人公红发少女安妮的絮絮叨叨、语速飞快的“话痨”过程中,无比真实展示了一个普通女孩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成长烦恼。坦白讲,我深深的爱上了这部动画作品,因为我喜欢的女孩子,最大特征就是话超~级多!
但是,作为想象力爆棚,满脑子都是天空、魔法这类超人类概念的宫崎骏,显然是无法忍受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小女生,成天叨叨自己那点“破事”没玩没了,最要命的这还是TV动画,整整五十集啊五十集,宫崎骏只能愤而不干,以示抗议。
当然,以上纯属我个人揣测。不过,相比较而言,宫崎骏的作品大多节奏轻松明快童趣盎然,而高畑勋则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作品多是反映普通日常生活,冷峻沉重,看后让人倍感压抑。
心怀幻想是人性的通病,人们总是不愿正视自己选择逃避,高畑勋的作品总能成功的让观众心头高兴不起来,闷闷的! 无疑高畑勋的动画绝不是面向孩子的,可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却也不被讨好接受,这才是咄咄称奇的地方,这种矛盾和纠结,最终成就了高畑勋最出色的一部动画电影《岁月的童话》。

我第一次看《岁月的童话》时,震惊不已,突然发现叙事技巧还可以这么拍,真挚细腻是如此自然流露,彻底让我认识到自己过去是多么浅薄无知。
稚趣的表白,主人公妙子在岁月流逝中的童真痕迹,让人无比动容,这是一部强烈个人风格的作者电影,高畑勋在这里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才华,平淡中见功夫。
作为日本东大(东京大学)的高才生,高畑勋身上毫无精英色彩和意识,这点是理解他作品的关键,甚至可以说他厌恶高大上的话题,曾经说过“我和宫崎骏是不同的,我喜欢日常、现实的生活。” 他的作品中总是善于捕捉生活的平淡、琐碎,于简单中见深邃,于清淡中见真淳,这正是高畑勋独到之处。
宫崎骏与高畑勋共事55年,两人从东映动画公司跳槽出来后联手创办吉卜力动画工作室。从西方会计平衡法则来笑论,高畑勋负责赔钱,宫崎骏负责挣钱,堪称完美搭档。但西方人冷冰冰的资产负债表是无法收入东方人特有的情感资产的,“算得清”是西方文化的原罪,更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矛盾之所在。
据说,高畑勋上班时常常只要一坐下就掏出面包和水猛吃,发出很大的咀嚼声,因此宫崎骏给他起名“阿朴”(日语中形容吃东西的动作)。而每当他陷入思考,常常忘记自己身在何地。在树下看掉落的树叶、在家附近的公园看飞来的鸟,这都是能让他开心一整天的事。现在,这个“阿朴”终于有时间好好吃饭、好好休息了!
高畑勋一生都对清新的儿童文学情有独钟,早期成名作《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更是日本动画史上首次在国外拍摄外景,实地取材当地生活风景和方式制作的动画。这部作品寄托着高畑勋赤子之心和思无邪,天真浪漫的海蒂,谨记教诲永远不会长大。
或许这就是纪念高畑勋先生最好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