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资本主义控制下的社会低生育率

选择不生育,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是近一百年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古代有穷不过三代,意为穷人家三代后家族中会有成员出现找不到配偶而绝后的现象。经济发展不足,财富分配不均,古而有之,不育除了生理上先天和后天因素导致外,还有经济条件无法满足婚娶的成本。
可以说,人想要后代,想要生育。各民族古老的宗教中随处可见的生殖崇拜,以及各种形似或音似某生殖器官而成为珍贵食材的现象,无不说明,人类的天性中,就有生育后代的基因。
可为何到了现代,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却出现了普遍的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婚后生育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很多人选择不生育。还有一种更加“高尚”的理由,地球的人口太多,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生育是替全人类着想,控制人口才是人人幸福的关键。还有一种悲观说,人类的前途命运是悲哀的,战争、自私、饥饿、贫富差距,这个世界是可悲的,不想让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
在我看来,这些观点都经不住推敲。

一、婚后生育会降低生活水平,这看来是正确的,孩子的出生必然会加大家庭支出,还会牺牲自己的时间与自由。可这观点有个明显的逻辑漏洞,即认为是孩子的出生导致了自己生活水平降低。
更有可能也更合理的是,自己原本的经济水平就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一旦孩子出生增加支出,家庭财政上即告“破产”。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原本经济能力就不强。即使不生孩子,这样的家庭也无法负担高档车和跨国旅游等其它额外支出。
二、地球资源有限需控制人口论,这在我看来是大错特错的。人首先是消费者,然后才是生产者。因为人的需求,才会有科技经济的进步,人口的锐减,特别是青壮人口的减少将直接导致社会生产力的下降,而老年人口大于青壮人口,会使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与生产水平降低,大大危害了文明的进步,甚至会导致文明的倒退。

资源虽是有限的,但也是相对的。在石油未发掘前,人类主要用木材、煤炭做燃料,而石油的发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以及原有的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迫使人们寻找新燃料。
同样的,石油之后是核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能源领域外,各种材料也被研发出来替代传统材料,如过去普遍使用的木材、石材、钢材,现在在诸多领域中被替换成新材料,正是面临巨大需求,而传统方法无法满足,人类才会不断发掘、开发新方法,科技才得以进步。

所以地球资源有限原本就是个相对说法,以目前的科技和生产力资源总是有限的,但在不断发展的科技和生产力面前,资源又是无限的,何况还有整个宇宙呢。
三、世界或许是悲哀的,但你没有权利替未出生的生命做选择。人类社会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和社会,人的权利与幸福总体是在提升的,或许在下一代会诞生新的社会,一个更接近古人幻想的“大同社会”,为什么要断绝自己孩子出生在那种社会的机会呢?即使未来更加黑暗,那也让他自己做出选择,是改变一个黑暗的时代迎来光明,还是继续顺从。无论未来会如何,选择权都在下一代人手里。
真正导致低生育的罪魁祸首是谁?文章开头提到,自主不育是最近百年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且近些年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导致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知识分子出现这种思想。
一、大学教育诞生更多的是接受思想与知识的个体,而非拥有自我辩证思维的独立人。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表面却没有深入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丁克有益于自己人生与世界的观点。

二、中产阶级的家庭,从小便深深感知父母对自己养育教育的不易,以及付出的成本之多,会让人对生育产生恐慌。特别是中产阶级是个可上可下的阶层,从中产到富裕,即使步步为营,抓住机遇,勤劳刻苦也未必能上升阶层。但要下降阶层却很容易,人生中一次错误的选择足以。正是因为中产阶级对下降阶层带来的痛苦十分在意,也就不难想象出生在这种家庭的知识分子不婚不育的想法了。
他们在享受着父辈给予的优越生活的同时,也清楚认识到现在的社会竞争比父辈要强烈的多,自己以后的生活要维持父辈那样的中产相当困难,又对下降社会阶层十分抵触,故而选择逃避选择不生育。
三、百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资源私有化高度集中。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毕业的出路是上班。即替资本家增加资本,从而被剥削剩余劳动力。现在的大城市里生活的千千万万的人,若想生存,只有依附资本的力量。很多人家中已无田地,即使有,在现代的社会里,只靠一亩田地也断然无法养活自己。
资本是人类的病毒,它的天性与本质便是扩张和集中。在这种天性下,资本家支付给绝大多数上班族的薪酬只能是勉强养活自己,当两个各自只能维持自己生活的人结成婚姻后,家庭的经济上往往都是拮据的,对于养育下一代,势必会出现生活水平降低的现象。

其中少数高学历或热门行业的高薪酬,也是资本家暂时找不到低成本的替代方案。高薪酬岗位伴随着的竞争与不稳定性,让高收入上班族也面临巨大压力,基本是放弃生活而为资本家敛财,这样的状态,不婚不育在高收入上班族群体中比例更高。
然而,低生育率是资本家所不想看到的,因为人口的减少会降低社会总需求,资本家从消费者手里赚的钱就少了。同时,人口的减少还会带来生产力的降低,资本家可榨取的剩余价值就少了。但迫于资本逐利的天性,在互联网时代,各种营销让人深陷物质欲望的泥沼,而勉强维持生活的收入在强烈的消费欲望前难以形成资本的积累。资本家可以高枕无忧的传递家族资本,而平民百姓在高度发展的经济中却无心生育后代。
最终社会阶层的固化,大部分民众只能依附资本生存,且胆战心惊。一旦自己没有可被剥削的剩余价值,那么便丧失了生存的能力。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有如今天的日本,负增长的人口数,极低的生育率。

这绝不是一个合理的社会现象,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或许我们能做到的,只剩下控制欲望、合理消费,逐步形成自己的资本积累,拥有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是生活支出的成本,在我看来,孩子是活在这个世界下半辈子的动力。
人年轻时可以为了诗和远方而活,也可以为了爱情理想而活,若到中年,对这个世界失望极了的时候,或许会庆幸自己有孩子,那么点温暖与自己真心的付出,可能就是唯一的生活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