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外求,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意思是: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 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孔子也说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能够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严于律己”的人。而一个小人则是怪罪别人,指责别人,很会原谅自己,“宽于待己”的人。这些智慧的语言都在告诫我们要善于“反观自省”。
人最大的弱点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经常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一旦遭遇不愉快,第一个反应就是埋怨事和物,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这样似乎自己就轻松了。但是,这种不担当,不敢正视自身缺点的方式只会让自己的心智停滞不前,缓慢成长。
我现在的状态,非常糟糕。
一、爱人不亲,反其仁。因为我并不爱他们,我只爱自己,为自己着想的多,一心只求自己的舒服、快乐。但是这种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状态,让我非常难受。这并不再是一个欢迎我的小屋,而是横眉冷对的战场。我对家人、对朋友,贫乏而单薄,缺乏深度和广度。爱是什么?《圣经·新约·哥多林前书》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爱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他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意思:
- 神的爱与人的爱断然不同。人的爱是短暂的,有条件的,就是最高的父母之爱,仍然会因某种情形而改变;但神的爱却是恒久忍耐,他爱我们到底,永不改变。
- 爱能一面忍受别人无理的对待,一面却又慷慨的给予别人;这正是主耶稣待人之心,是圣灵九果之二(加五22),也是使徒保罗的生活表现(参林后六6)。
- 在教会生活中配搭事奉时,最需要的是爱心的恒久忍耐和恩慈相待;缺少了这个,就无法和谐配搭事奉.
二、治人不治,反其智。工作耗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管理对象不服从,工作同事不和谐,这是常见的事情,但也是让我非常疲累的事情。我的管理有智慧、有方法吗?当然可以更淡定,更足智多谋。内心有所依仗,自重而威严。
三、礼人不答, 反其敬。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是否把握好了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