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创留学科普—留学“背景提升”“竞争力提升”都是什么?
暑假余额已充满,一大波小伙伴渡完考试周的劫,开启了吃喝玩浪的状态~但对于处在大三大四还想要出国留学的童鞋而言,再浪就过分了,假期正是准备科研、实习等等软实力提升的黄金期。特别是近些年,我们都知道美国名校不仅看重分数,还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再加上各大留学机构的鼓吹,于是乎,大家开始熟知一个名词:“留学背景提升”。那么什么是“留学背景提升”?它在留学圈现状是什么样的?它和我们常说的“竞争力提升”有什么区别?做这些提升有什么用?和小创知道大家疑惑很多,这不,又求助申大咖水哥来帮你们科普了吗,快搬好小板凳仔细听讲吧~
1、背景提升的乱象
缺什么,补什么,这个不难理解。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也是如此。既然之前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准备考试,那么课外活动一定是要补的一方面。但往往很多人还没等真正下手,就又被“补什么”的问题,给难住了。√有人说要做志愿者,美国大学很看重你的社会责任感;√有人说要做社团,美国大学很在乎领导力;√有人说美国大学觉得志愿者做烂了,要去偏远地区支教;√有人说美国大学重视体育,要做运动;√有人说......到底做什么?咱也不专业,咱也不能瞎搞,那就听“专家”的建议吧。于是乎,市场上就有了定价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定制化活动”:你掏钱,我帮你解决活动问题(去俱乐部骑几天马、去孤儿院养老院做个几天义工、花几十万存款换个美国大学不怎么看的实习证明和格式化的推荐信)。我认识的一个做背景提升项目的朋友说,各大留学机构都跟他们说,你们的活动越短越好......于是乎,各大留学公司的顾问们告诉学生:√你要去找个项目加在你的简历里;√你要去想办法找人帮你发个论文;√你要......于是乎,以前对成绩单从不担心的美国大学开始让WES(专业做学位和成绩单认证的非营利机构)、CDGDC(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始认证中国学生的成绩单,第三方面试开始火了起来,录取委员会负责中国区招生的开始上CUUS(中国最知名的留美论坛之一)看中国学生究竟在讨论什么,推荐信的邮箱开始要edu后缀的......
2、做背景提升错了吗?
其实,“背景提升”这个概念在我们2007年年初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错,是能很好帮助学生解决当时的问题的。错的其实是在浮躁的今天,我们很少去思考,因为我们都太着急了。不深入思考,我们就不知道,美国大学其实看重的不是那些活动的表象,而是那些活动能够给孩子们带来的真正的影响,对他们成长的帮助。我总强调,美国大学其实是想找一个有成功潜质的人,一只潜力股,希望通过一个好的氛围,环境,资源,帮助他们成功。或是未来能给社会带来影响,或是能给学校带来声誉,或是能给学校捐钱,再不行你起码毕业能找到薪水不错的工作......√所以,他们才会看你GPA的走势,看你选课是不是投机取巧;√看你是不是真的投入去做一件你真正喜欢,有激情的事情;√看你的推荐信里推荐人到底通过什么事情判断你是优秀的,有潜质的;√看你在遇到困难时,能不能坚持;√看你在活动中对出现的矛盾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的;√看你......在中国这个高考制度控制的教育体制里(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历史决定的目前最合理的制度,只是中国的进步超过了它自身进步的速度,而且超了很多),大家,尤其是忙碌的家长们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大部分人把通过经历提升实力的事情,搞成了一个纯包装的事情。所以早在2015年时,我就跟和创的所有咨询师说,和创留学的留学服务不做“背景提升”,而要做“竞争力提升”。

3、竞争力提升
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我的合作伙伴说过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我们可以说是我们发明了某个东西,但是其实只是我们发现了它而已,它本身就应该是那样的。)今天的我们,都觉得人类太牛X了,可以主宰一切......“竞争力提升”可以让我们真正关心:美国大学究竟在考察什么,我们的学生的优势究竟是什么,怎么做可以让他们真的变得有竞争力。对什么样的孩子,他们有能力、有资源可以参与到很高质量的活动里;对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帮他嫁接资源,让他们可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活动、科研、实习,从而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实力。对一个学金融的学生,我们明白国际化视野、见习在大一大二时的重大作用,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我们会建议他做这类事情;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再去见习打酱油,意义就不大了。对一个申请生物硕士的学生,我们会关注他未来是要走科研,还是走应用,还是要转行,然后根据他的目标,告诉他,究竟应该花多少时间精力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中,花多少时间在别的领域。对一个申高中的孩子,我们知道他的终极目标是好大学,就不在乎他现在能去多少名的高中,而是要看他的能力实力究竟在哪儿,适合上什么实力的学校能加强他的实力,能凭借出色的表现拿到strong recommendation letter(强推荐信)......对一个大一的学生,我们会根据他的目标,研究是本科转学,还是在国内拿到学位再申请研究生更有利于提升他的竞争力。

4、给你们
无论是乔帮主关于“做公司是为了做好产品,还是为了做利润”的话,还是史蒂芬·柯维说的“以终为始”,都强调了一个道理:你到底要什么,会决定你怎么去做这件事情。这种差异很微妙,却会影响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如果你的留学不只是为了包装、快捷成功与结果,而是想通过它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综合竞争力,那么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你提供一些思路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