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国以后才知道的事
查看话题 >德国小城| 浪不浪漫——海德堡
本来只想写个简短的引言,却罗里吧嗦地写成了旅游文案。名声在外的海德堡,估计也不稀罕谁给它立传。

关于海德堡有种种美丽的说法。
歌德当年那一句“我把心儿遗失在海德堡”(Ich habe mein Herz in Heidelberg verloren),无意之间成为海德堡最高端的文案, 从古至今引得无数知识青年慕名前来。
百老汇曾经有一部以海德堡为背景的爱情轻歌剧,浪漫轰动,红遍全美。海德堡也因此在二战中幸存下来,美军的飞机在上空来回盘旋,就是舍不得炸。旁边的城市曼海姆,前世没人给它编剧,给炸得面目全非。

海德堡大学自是不用说,作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古往今来育人无数、人才辈出,是德国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象征。[1]
海德堡某个小山坡上还有一条平凡无奇的小路,这条路运气极佳,给爱散步幽会的学生看上了,从此得了“哲学家小径”(Philosophenweg)这一美名。在过去,接受博雅教育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哲学,所以“哲学家”和“学生”在当年是同义词。[2]

老城外面还有一座墓园(Bergfriedhof),墓园很大,傍着山。入口处有游览地图,标明了几条游览路线。这里住满了有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等等。韦伯即使是死在千里以外的慕尼黑,也给运来了海德堡埋葬。

海德堡就是这样一座有金句、有传说、有历史又有无数文化名人打榜的地方,不火都不行。名气在国外长盛不衰,游人一波一波,物价居高不下。然而,海德堡在德国却是默默无闻。
我若是在南边和人说起我在海德堡上过好几月的德语课,这些南方佬的第一个反应是:“咦,那是个什么地方?”第二反应是:“你跑那里去干嘛?!”在不可一世的巴伐利亚人眼里,全德国就巴伐利亚最好,巴伐利亚就是德国。海德堡这种巴符州的小城,他们没听过,也不屑于知道。外国人对海德堡的迷恋情节,他们不理解。
《孤独星球》把海德堡排在全德美景第二的位置,我的室友看了哼哧一声,说:“排第一的还不是我们的天鹅堡。”巴伐利亚人的无敌自豪感,也叫人没有办法。谁叫德国最有名的车(宝马)、实力最强的足球队(拜仁队)、经济最好的城(慕尼黑)、上镜率最高的食物(八角面包+白肠)、规模最大的啤酒节(十月啤酒节)和全德最美的景(天鹅堡)都在他们州呢。
与海德堡有关的中文书籍不多,其中一本叫《海德堡语丝》,是港中大教授金耀基在德国访学期间写下的随笔,个人认为可读性不强。另有龙应台著的短篇小说集《在海德堡坠入情网》,龙阿姨的小说写得真的非常不错。这部小说集几乎不为人知,可能是她的杂文太厉害,淹没了小说。
还有一本值得强烈推荐,作者Nicolaus Sombart 深得我心,书名叫《海德堡岁月》,德文原名为Rendezvous mit dem Weltgeist,直译为“与世界精神幽会”。与世界精神幽会,多么销魂。该书描写了作者二战后在海德堡的求学时期,回忆了如何享受精神文化的浪漫洗礼。文字既轻松又精彩,引人入胜。热爱人文生活的人看了此书,大多会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之感
《三联生活周刊》出版的文丛《大学的精神》,其最后一章《海德堡大学:一个思辨之地》细致地介绍了海德堡辉煌的人文教育,写了写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可做消遣阅读。
一说起书来我就没完没了,还是先就此打住。海德堡外国人扎堆,亚洲人尤其多。在巴掌大的小城竟然可以吃到地道的川菜、韩餐、泰餐等等,实属不易。除了在本地生活的外国人外,海德堡也是中日韩三国人民旅游打卡的高频地。
我最中意的海德堡“景点”,非墓园莫属。墓园里草木繁盛,鲜花五彩缤纷。找个阳光温暖的夏日,提一壶咖啡,带一本书,在墓园里一看一下午。即便老城区的主街上熙熙攘攘有万千游客,墓园里永远都清净闲适,是看书的好去处。
[1]: https://de.wikipedia.org/wiki/Ruprecht-Karls-Universit%C3%A4t_Heidel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