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人际交往挫折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话题 >请留心你身边的打击式调侃
《请留心你身边的打击式调侃》
勇于尝试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一种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朋友,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调侃你一番。
你行不行啊,别逞能了。
就你这个水平别做梦了。
你能不能xxxx一点,要知道你xxxx(哪里不行不如别人)
有的人嘻嘻哈哈仗着关系好跟你这么开玩笑(男生之间这种情况貌似很多)
有的人喜欢以为你好的姿态这样告诫你
当然,还有些人私下里并不希望你过得比TA好,不会说出来但心里的想法确是一样的。
我认为靠谱的回应是什么样呢?
这个想法很棒!我支持你!
我不太了解,但是感觉很不错啊,可以尝试一下呢!
虽然我有点担心这条路行不通,但是我支持你试试看。
说实话我不支持,因为xxxx,不过只要你想清楚就好,勇敢去做,也许是我的想法是错的呢!
我想有爱的、能够相互滋养和流动的关系都更接近后者吧。
打击式的回应即便化装成调侃的形式,也还是蕴含某些信息。
也许这个人自己从未被支持肯定过,他只是用他仅有的方式来和你互动。
也许这个人认为自己不行,而你是他的朋友,你必须也不行,如果你行,大概就不该在一个圈子。但其实每个人交友的标准和价值观不一样啊,有爱这样调侃的朋友有时候真挺不愉快的。
还有可能这个人行,却很少得到认可,因此也很难把TA最稀缺最渴求的东西赠与他人。
无论怎样,请留心身边的打击式回应,即便是调侃和玩笑也不例外。
不要习以为常,更不要放在心上。
潜意识的暗示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把那当作玩笑笑接纳了,时间久了,你某一天也许也会对另一个人脱口而出这种打击式的调侃。潜移默化的力量入侵你时你还来不及察觉。
当你的内在力量还不强,还不够自信时,更要离这种回应远一些。
最好的方式也许不是怼回去和这股负能量产生纠缠,而是当作耳旁风予以无视和遗忘。
当你不可以远离时,也许可以尝试去让对方察觉,并改变习惯。相关的书有《非暴力沟通》。但改变总是很难,如果你的父母爱人难以改变这样的坏习惯,也许只能先强大自身了。
时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也赠与他人认可和支持。
对那个因为信任而对你表达真实想法的人多一点肯定,至少不要打击。
联想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育儿话题。
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对父母说我以后要当科学家!父母说:不要做梦了,我们家族都是普通人,你以后当不了科学家的。
一个笨孩子对父母说我以后相当科学家!父母说:这个梦想真棒!你肯定可以,那么要做一个科学家需要那些本领呢?
人和人的想法跟角度差距太大,如果能散发光和热,就请不要去浇灭一颗火苗。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