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行业的年龄焦虑
查看话题 >下一站,焦虑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浮躁或者焦虑,但至少想要保留不承认的权利
焦虑这个名词,是对社会新精神风貌的概括,代表着我们正式开始从“浮躁”走向了下一个阶段。
在更久之前这个名词叫做“投机”,那个时候,各种行业与新事物都像上级阶层垂下的稻草,炒房,炒股,炒各种能炒的东西,攀附者众多,真正实现阶层跨越的人也不少,改革春风吹绿了一大片的new money。站在北京的CBD中心你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四处奔流的热钱和各种膨胀的欲望,今天晚上某个会议室的一张PPT明天就是一个获得天使轮投资的公司,昨天还在拆迁办签字的大妈明天就能出现在香榭丽舍大街清洁工式扫货。美国淘金的时候传言西部一铁锹泥土挖开就能看见阳光下闪光的金粒儿,中东石油经济风起的时候传言某些地方一镐下去就能冒出石油,这些我都没见过,但是我确实看见中国一线城市的砖缝里都能冒出人民币。不止是互联网等高新产业,滴滴司机、快递外卖以及各种中介服务也能收获动辄上万甚至更多的工资,咖啡馆里听到的项目都在八位数字以上,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仿佛北京每一个写字楼都是一个机场,所有人都摆出起飞的姿态。
小时候,第一次学习“知足”这个词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什么是知足,怎么才能知足,我说有钱就知足了呀,给我5块钱我能知足一个星期。长大了才发现,有钱并不能带来知足,或者说只能带来及其短暂的知足。平凡的时候我们梦想一日看尽长安花,后来能够看尽的时候又想要拥有整个长安,我们不满足任何一点平庸,不安心当路人甲,女二男二也不行,必须得是主角,世界只有一个,每个人都想征服都想改变。我们开始不尊重细节,不尊重过程,不尊重各种客观事实或规律,强行诉求各种结果。开始看不上1个百分点以下的k线涨幅,开始追求30%以上收益的各种P2P,看不起各种国货,马桶盖也必须坐上飞机去涩谷买。为了凸显自己是有钱人,超市买一把韭菜也要拎爱马仕还要顺便diss一下旁边的Gucci,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今天定下的各种目标明天就要验证完成度,一个星期没有变化就要确定不可行赶紧换一个。我们喜欢用“秒”和“闪”来命名各种事情,变得无法忍受慢慢挑选一样商品,必须“秒杀”,从“好的东西都需要抢”转换到“抢的东西就是好”并不费什么力气。我们也无法忍受再多一秒的等待,东西要闪付,闪做,闪送,我们没有尊重过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也不关心一本书一首歌需要多长的创作时间,当然现在这些东西也几乎没有尊重过我们,你是否感觉到很久没到过一家用心的餐馆,没听过一张用心的CD,没看过一本用心的书了。其实不止普通人这样,投资人也是如此,投下一笔钱恨不得明天就能收到盈利,于是各种商铺办公间的logo比理发店门口的霓虹颜色变得还快,各种粗制滥造的游戏电影又催生出一批批粗制滥造的演员。浮躁像癌症一样慢慢从物质又扩散到了精神上,恋爱可以闪谈闪散,婚姻可以闪结闪离,中国女人都变得蛮不讲理,刁蛮任性,中国男人都变得邋遢油腻,猥琐可怖。我们嘲笑身高,嘲笑颜值,嘲笑贫穷,嘲笑出身,唯独对钱崇拜,一口一个爸爸。
但是,我们都忘了钱也会累,我们开始感觉不到钱在手上流动的感觉,机会也越来越少,富人也开始焦虑,钱蒸发的速度比往回挣快多了,一天赚一个亿的老王现在一天卖一个亿,马老师也低调了很多,很久不讲课了。普通人也变得愈发难过,之前仅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事情后来变得举家也难以实现,之前在豆瓣上被疯狂diss的“凤凰男”现在恐怕比豆瓣上的“鸡”还少了。我们仿佛惊恐的发现钱潮快要变成一潭死水了,寄托在各种贷款上对梦寐以求的生活憧憬,寄托在各种奢侈品上对浮躁生活的依恋又变成了一根根稻草,不过这次不是向上层阶级攀爬的救命稻草,而是压死骆驼的那根。我们的精神状态迅速从“浮躁”模式切换到“焦虑”模式,说来可笑,我们的精神状态只有这两个模式,当为数不多的投机机会被抓到时,我们又能马上切换回去。从量子角度来说我们处于焦虑和浮躁的叠加状态,当旁人询问时我们时,我们会立即坍缩到某一个状态,具体坍缩到哪个状态取决于询问的人比我们过得好不好。想要的东西依据现在的速度究其一生可能也无法得到,现在拥有的东西稍有不慎可能也无法维系,焦虑是什么东西,在现在这个时间,根本不需要多解释,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切身的体会,现在工资和财产差距从几千到几十万几百万不等,但是焦虑的颜色和味道都差不太多,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巨大的欲望,但又突然切断了各种实现可能性,焦虑就是那个留下的一大块空洞。
面对焦虑,很多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不想看清现实借助各种贷款维系现在的生活质量,想把这种焦虑转嫁给明天的自己;有人信奉迷蒙女权,想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异性身上;有人开始啃老,想把这种焦虑转嫁到父母身上,有人仍然信奉金融投机,每天盼望有“救市主”出现,或者干脆佛系,不努力不上进自我欲望阉割。而且这种焦虑阶段才刚刚开始,要延续多长时间呢?现在还看不到边际,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也不算很坏的事情,也许在这种状态下,有的人也包括我能跟学会和自己的欲望和解,能看清了自己真心想追求的东西,是车子房子这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抛开所有标签期望仅听自己内心去认真低头做一份工作,或是抬头看一眼天空呢?
北京现在很少雾霾了,蓝天还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