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
今天,为离校的搭档送行。我们几个无话不谈的小女生聊起了“初识”……我们第一次接触都是通过微信或者QQ这种即时通讯工具,听着她们把当时的心理活动回忆了一轮,我真的没什么印象,是当时真的无感吧。大概我就是那种线上接触,没有声音没有线下真实相处就会默认为“陌生人”“不认识”“不了解”的人吧,很少去想象和揣测~~(然而我居然选择火速看书而不是多刷剧,失策(ーー;)
说到这一年来的相处时,似乎变成了我在听她们汇报成长的心路历程,她们仿佛有很多的话要讲,好像再不说出来,就会变成洪水冲破些什么。正好我咳嗽比较厉害,就狂忍住说话的欲望,听她们聊~~让我意外的是居然都说在我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无比尴尬……明明是送行,为什么聊到我身上了……)
——我在你身上明白了什么叫“包装”。同样的意思,就是可以说得更体面,面子上更过得去。
——咦?我倒是跟她学会了怼人耶!敢很有底气地怼那些莫名其妙的话!
——啊?我怎么学到的是佛系?
😓哪里是学我的呢……这哪里需要学呢……其实每个人都性格不一样,只是挑了自己偏好的那个特点,往我身上套高帽子吧~?
一个会包装的人,往往八面玲珑。怎么会怼人呢?
一个会怼人的人,一般会有目标有想法有欲望。怎么会佛系呢?
一个佛系的人,常常是无欲无求与世无争。又怎么会花心思包装想法、费神回怼呢?
我何德何能,可以拥有这么矛盾的特质,而且没有被领导拍死,同时又这么有魄力,去影响别人呀~~~听着听着,我都忍不住笑了下次这种话题,真的要在当事人背后聊,不然……好……奇……怪……
大概在这一年多的相处里,她们更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增值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但是只知道自我增值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不是同事,或者仅仅是单纯个人的性格修补。不过回忆起最初的我,入职第一年,向身边的人取经和学习的心态也是这样的,通过和学生的相处,对同事们的观察,在不断修补和调整自己的姿态,寻找合适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或许,她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通过学习和观察,慢慢地了解自己,摸索一条合适的道路前行。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很无聊但是又很重要的话题:“怎么和同事合作,才能实现教育一致性,获得最大的收益呢?”换一个说法:“班主任要与科任老师形成合力呢?”很高兴我找到自己抱怨和不理解的更本质的核心,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呀!幸好,放假了。可以好好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