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说话的“回音”,暴露了他的层次


今早我问同事:“你更喜欢妈妈还是爸爸?”
“爸爸。”
“为什么?”
“因为我妈太唠叨了。”
太多人只是一味表达,却从未注重互动性。
前些天我去一家公司拜访,恰巧碰见他们的主编正在训人,听起来大概是因为错别字的问题。
当她不停地高声训人时,我发现站在她面前员工早已是一番麻木状态,站在那里不知道灵魂飘往了哪处。
而她还因为错误,气到脸红,不断高声训斥。
当时我在想,对面的这个人俨然已经油盐不进了,这番情绪究竟是在惩罚别人还是惩罚自己。
许多人总是不懂得一个道理,话不是说出来就有用的,要看听话的人愿不愿意听。

有来有往,是交流;有来无往,是敷衍。
让自己说的话掷地有声,是一种高级技能。

我们公司有个特别聪明的小姑娘,我发现她夸别人的方式总是很特别。
试想一下,假如你听到这样的评价:
“你好漂亮!”
“你气质真好!”
顶多就是稍稍欣喜一下,甚至有的人听多了,这样的夸赞激不起一点水花,回应就是日常微笑说声谢谢而已。
但这个姑娘每次夸人,都能引来别人的回馈。
“我怎么感觉你今天又漂亮了?是换眼影了吗?”
听的女孩立刻马上就转过身去照镜子,问她:“是吗?”
夸男同事的时候她会讲:
“新买的衬衣吗?精气神就是不一样!”
男同事听了心里开始飘飘然。
浮于表面的赞美,空洞乏力,还令人厌倦。
奉承之言,若是违心,不如不说。
若是真心认可,不论平地惊雷,还是春风化雨,对方都会感受到你的真诚。
掷地有声的夸奖,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欣赏。
我们讲的“掷地有声”无非就是制造话题,不要让这段话没有着落,要引起别人的好奇心,让别人对你所说的话感兴趣。

有人讲,会说话的就是情商高,其实情商高无非是因为善良,心里装着别人,所以才有一颗玲珑心。
有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人今天特别自信,可能是因为买了一件新衣服他很喜欢,就要抓住他自信的点,送上真诚的赞美;
有时候我们能看到对方的失落,可以关心地问候一下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有没有能帮到的;
如果对方表示很疲惫,就问候一下最近是不是老加班,要注意休息。
让别人知道有人在关注他,那你说的话就是有分量的。
关心别人有时不一定要喋喋不休,关心不是说你想说的,而是做对方需要的。
当你询问别人状况时,他难以开口,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追问,或许是一杯热牛奶。
当你得知对方苦恼的近况时,不要随便对别人的生活做评价、瞎指挥,可能一个拥抱胜过一切。
我们一生用两年学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沉默不一定是金,是该沉默时沉默,方为金。

做新媒体的都知道,每天文章的题目可能要起到几十个,然后筛选从中投票。
原来有个同事,每次到投票表决的关键时刻,她都会跟票。
一开始选1,当所有人都选3的时候,她会变票选3,这时候领导站出来选2,她又会改口觉得2最好。
长此以往,无论她发表什么意见都被当做小透明,因为她表现的自己,是一个没有判断力、没有主见的人。
职场有“墙头草”一词,但我从没这么想过她,我知道她只是太怕选错。
当一个人表现出不自信时,就会依照别人的反馈做事,就会有人顺着这个味道,去怀疑他。
你畏首畏尾,别人自然不会打开心扉;你若刚毅笃定,别人自然不会怀疑踌躇。
所以放慢自己的语速,铿锵有力地讲出你所考虑的原因,坚定自己的选择,哪怕全天下的人都选3,你也要顶住压力做自己最喜欢的选择。
你重视自己,别人自然无法忽视你的光芒。
任何人都有可能反对你,但你永远有好好说话的权利。


人之所以说话掷地有声,一呼百应,不是因为他坐在什么位置,身上背负多少荣誉,而是因为他有所坚持。
大事也好,小事也罢,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
这样的人,好言好语时没有阿谀谄媚,只关乎真诚。
犀利抨击时不会咄咄逼人,却能打动人心。
无需借力,也能声震林木。
相信自己,你,正直,善良,智慧,有原则,有担当,是人间宝藏。
做有力量的人,说话掷地有声,做事干脆坦荡。
心中有定海神针,迈出的步子才稳,再多风浪,也惊扰不了你的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