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漫谈
在电影宁静的热情中,诗人艾米莉的弟弟借以她的出版商攻击她。我们为什么要写作,还有一些其他的作品但太过于普通,渴求读者的同情心却没有展示出它本身的主题,这应该就是文学中的悲剧了。作者主要都是女人,也许是有天赋的女人吧。充满着想法情感和幻想但却贫乏孤独而且沮丧,而且这种苦难都不太健康。这也许到最后会成为一种珍贵的训导,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得阴沉,枯萎,扭曲。通过模糊不清的眼泪来看清楚事物确实很难。
天才如艾米莉在她的那个年代不免陷入孤独中,这种绝世的孤独不免把人引入狭隘。高贵是一把双刃剑,愤世嫉俗就理解不了普通人。当然上面的评论是不公的。犹如王小波说张爱玲的小说是幽闭性小说一样,人物没有出路。艾米莉没有出路,张爱玲也没有出路。很多悲剧的天才和英雄都没有找到出路,但是无损他们的不朽和永恒。诚实是一座阶梯,也是达到认识之前的手段之一。尼采
写作于我,有点像溺水的人需要氧气。我急需它来解析我的生活,训练我的思维,解决我最实际的生活问题和无名情绪。我如此急切,紧迫,想要摒弃一切的技巧。如果可以,恨不得写成一篇如何达到舒适人生的说明书。缺少美感,但是实用。
写作让我更敏锐地感知世界,也让我的耳朵更能聆听他人的心声。我整个人生阶段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想去与人交流。看着关注渐长,很多友好真诚的回应,让我觉得世界并不是一个森严的堡垒。但总要去做一点努力。我想被更多的人关注,我想更多的人能给我回馈,来自于我之外的声音。与其说我想要去帮助别人,不如说我需要这个社会给我肯定和回馈。分享我曾经经历的痛,是为了让正在经历同样迷惑的人有一个参照。分享我的育儿经验,是因为我曾得过很多别人的经验帮助。经过一番实战后,也许我的经验又能帮助到另一个妈妈和她的孩子。 这种分享同样对自我也是有益处。给予,承重,开放对于自我成长有益处。如同接受他人帮助,独处自审一样重要。
很多年前看冷军的超写实油画,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但现在我觉得自己所写的文章有一点像是这种超写实风格。捕捉真实之外的真实,用细节真实打动人。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我取巧地只写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我的作品。我的文章就是呈现一种生活,如果写的不够好,那就只能是我不够贴近自己的内心和真实的生活。一名豆友说我写的细微自然,看了很受益。我深受鼓舞。因为其实我一只羡慕他写的关于瑞士一系列文的逻辑严谨和知识全面。我知道我写不了。时间不够,耐心也不够。
说到宏大的概念。我觉得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总结,有时候或许是离真实不够远。所谓一叶障目确实是人们常见的毛病。梵高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可以说来南方对我非常有益处,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北方。我读来觉得亲切。我在德国的经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而我在中国的经验也让我更好地理解德国。无知曾蒙着我的眼睛,但是愤怒自卑自大也做同样的事。想要解决现实生活的事,情绪往往是帮倒忙。体验生命的时候,情绪才是天然的工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在写作中感到最激情澎拜的时刻是今年的5月份写出的文章。它们帮我回忆起生命最初所感受到的幸福和曾经受过的伤。回忆起11岁的时候我在日记本上写着,我想去死,如果可以我想死在高山上的天然湖泊中。这是最初写作在我生命痕迹中留下的隐喻,等待了24年去破解。
这种激情同时带来的是一种毁灭性的体验让我感到对死亡的恐惧,激情想要摧毁生活和肉体的体验。我以后所有的写作都将是这一个月生命体验的重复和回顾。借豆友的一句话,生命中的任何事情,为了做到极致,都需要重复和训练。训练与重复,能让你学习的这门手艺变成你的直觉。 我称之处理生活的手艺。
以诗人的诗收尾
如果我能让一颗心不再疼痛, 我就没有白活这一生。 如果我能把一个生命的忧烦减轻, 或让悲哀者变镇静, 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 重新返回它的巢中, 我就没有白活这一生。
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If I can ease one life the aching, Or cool one pain, Or help one fainting robin Unto his nest again,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by Emily Dickinson
有凤来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写作漫谈-天才与榜样 (11人喜欢)
- 我与时间的对话二 (10人喜欢)
- 热爱生活的理由,爱需要被传承 (22人喜欢)
- 我们的文化 (9人喜欢)
- 当他人不理解你时,还有人工智能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