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一本书,我们怎么才能变成更优秀的人
信息发达的社会,科学接近普通人的时代,越来越多优秀的人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接触到特例独行的猪先生之前,我对100天写一本书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速度与质量可能对写作来说,并不是友好的关系。但是,听完猪先生的一节分享课,就明白自己错了。
猪先生,豆瓣有书《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评分8.7。有人评论,撩你的话那么多,总有一条击中你。有人说,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修行。千人千言,但终究给你我留下深情与期盼。
评分如此之高,完成时间如此之短。当然背后离不开一万小时的定理,但100天完成写作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猪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树立极强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这种信心和决心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无所畏惧,而是具备了“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厚重的前期积淀。写这篇文章前,我特意去豆瓣、简书搜了一下,我发现猪先生对民国历史的研究与写作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并且去过故地、游过博物馆,翻阅过史料与信件,写有专栏。厚积才会薄发,有积累才会无惧写作的困难。
然后,猪先生将目标拆分成可落地的计划。在对目标进行拆解时,参考了SMART的目标管理原则,将完成一本书的总任务,细致的规划为一周完成多少章节,一天完成多少字的具体的、可量化的目标。
目标管理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具体来说,SMART原则是指:
S-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对写书来说,写作虽然是目标,但是写什么、写多少都是有变动的。猪先生把写作的目标具体到写什么内容、需要哪些资料这些内容,准备好了之后,就会很容易决定下一步做什么。
M-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可衡量意味着目标必须是能量化的,最好将写作的目标定为每周写几章、每天写多少字,这样可视化的目标在执行中完成与否就一目了然了。当然,这也是猪先生分享中提到的。
A-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达到的。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合理的,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目标过高会导致完不成或完成质量不高,影响整体的效果。目标太低,又会造成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散漫、随意,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R-relevant,目标必须是相关的。相关的目标要求与总任务不可分割,与当前环境不能分离,与完成目标的人物息息相关。制定目标的时候要考虑自身的能力水平,制定可实施、可操作的目标。
T-time-based,目标必须是有明确截止期限的。我们知道,很多时候deadline是很多人的生命线,没有时间限制,我们会把任务拖到无限期,这样对任务的完成来说反而是不利的。
就这样,猪先生将完成一本书的巨大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周、天、半天目标,并且在100天之内完成了这一目标。
第三点,要有强烈的外部监督机制。我们都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想要一个人独自去完成任务,且不受外部环境的诱惑,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一件事,是因为要完成这件事付出的代价不够大,所以猪先生对自己的监督就是将自己近期的目标任务告诉几位好友,并且以完不成发大红包的形式给自己以惩罚。如果没有完成,除了要受资金的损失之外,在好友圈中也会丢脸。就这样,为防止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就会督促自己去完成相应的任务。积累一段时间后发现,之前辛苦的坚持,身体、精力都会形成习惯,我们就会适应每天要努力码字的状态。
最后,找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能量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写作环境和写作氛围,有人喜欢在咖啡店里喝一杯咖啡,然后开始读书、写作;有人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点一盏香薰,然后开始奋笔疾书。猪先生说,找对自己的能量场是很重要,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你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被迫的压力,而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时间飞快,效率奇高。
就这样,猪先生在100天内完成了一本好评多多的书,完成了一个基本不可能的任务。猪先生说,这个世界上其实天才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去规划,有人能做成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的到!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人!
所以,相信自己,然后学习科学的方法,让自己向优秀的猪先生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