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至2008》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至2008》和《激荡十年,鱼大水大:中国企业2008至2018》,都是知名媒体人吴晓波的作品,前者出版于2008年,是回顾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业进程的知名作品,后者是前者的续作。写当代史是需要勇气的,无论读者的期望有多大,期望满足了没有,作者能写出《激荡三十年》这样的作品,供当代中国人较粗浅地了解了解来路,已经算是比较难得了。
在2018年,我读了《邓小平时代》和《朱镕基讲话实录》,所以读《激荡三十年》算是有点基础。这本书的视角比前两者要更微观,关注企业层面的事,关心民营企业家的命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与前两本并不完全一致,对照看来会启发新的思考。比如,在国企改革上,作者对几乎每一轮国企改革基本都是从问题的角度去解读的,虽然在表达上他试图辩证一点,但价值观的取向是溢于言表的。总的说来,吴晓波的这本书是为民营企业说话的,尤其是1978至2008年,可以说是以产权制度演变为核心变量,来理解中国企业群体的整体变迁。
然而有一点要说的是,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写这样的书,注意读者的多样性是很重要的,人文关怀是一定必要的。对于事件的叙述,应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力求全面、客观、独立地呈现,而不是进行价值评判,用当代的价值观去评价历史的事件,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更何况,事情一定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作为一部全景图式的作品,对单一事件的简单评价是应当避免的,这是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觉得最遗憾的事情,越是到近的年份,这样的感觉越明显。
剥离掉过多的价值评价,为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商业历程,这本书是必读的好书。书中所记录的中国企业,如繁星点点,令人应接不暇,作者用大量企业的沉浮,展现了时代的发展,展现了中国人的变化,显得非常真切而有感染力。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年份,比如1984年、1989年、1992年、2001年、2008年,读者会发现中国商业世界好像突然就变了,而其实,它早已逐渐积蓄了磅礴的力量。
同时,对于平时更多从财务、资本运作、法律合规等方面来理解企业的读者,读本书对于商业的关注而带来的启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相信很多人读这本书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改革历程,但是在这一历程中,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繁多企业的经营情况,成为了一本不错的商业启蒙教材,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书中的企业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立和发展的,它们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下挣的是不一样的钱,前后对比之后,又会有微妙的相似;横向对比,同一时代甚至同一行业的企业,因其战略选择、领导人个人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同样的制度背景下,关键时点时运的济与不济,又让不同企业的命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商业世界风云变幻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企业经营真是件风险极高的事。同时题外感叹一句,商业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