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爱尔兰人的痛和英国的坏
1845年,夏季,爱尔兰雨水大大超出往年,一种真菌开始悄悄地在马铃薯身上作用。这种真菌使得马铃薯霉变、腐烂、枯萎,幼苗还没有收获便已经腐烂、发黑。几周内,这种“马铃薯枯萎病”自东到西席卷了爱尔兰岛。 1845年的这场灾害毁掉了爱尔兰40%的马铃薯田,爱尔兰人强打精神,加紧种植以弥补损失。可是没有人知道马铃薯枯萎的原因在于真菌——爱尔兰人没有将已经烂在田里感染的上一代马铃薯清除,便开始新一季的种植,如此,原来的真菌感染新的马铃薯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在没有农药的年代里,更大规模的饥荒注定会从这田间开始。 1846年,温暖多雨,加上病变的马铃薯繁殖,导致马铃薯枯萎病病菌的传播,最快时病菌以高达每周50英里的速度在爱尔兰境内的马铃薯种植园间传播。马铃薯产量的急剧降低。爱尔兰人又是以马铃薯为其主食,没有其他替代品。 这一次饥荒较之上一年更加严重,每家每户的储备被毁灭,饥饿开始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消灭爱尔兰人,300万到400万人开始吃不上饭,有“翡翠之岛”之誉的爱尔兰。瞬间饿殍遍野,如同人间炼狱。甚至在当时的爱尔兰村庄里很少有十人以上参加的葬礼了。这一大饥荒持续到1852年,爱尔兰岛上原有的800万人口锐减四分之一,100多万人丧命,迫使近200万人背井离乡。 在爱尔兰大饥荒中,英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17世纪中期以来,爱尔兰的土地几乎完全为英国地主所霸占,而且多数大地主居住于英格兰,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因此爱尔兰大多数农业收入因此输出国外。由于爱尔兰土地兼并严重,爱尔兰农民大多数成了英国土地贵族的佃农。由于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爱尔兰人在农业无助工业无望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被挤压的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存活。 同样,英国政府的不作为、援救不力也使得爱尔兰人愤怒。 在1845年,英国政府就收到了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枯萎的消息却没有作为,同样,饥荒时期美洲向英国出口粮食常以爱尔兰岛为中转站,爱尔兰的饥民却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好处。 反倒是1847年,美国印第安乔克托部族也筹集了710美元善款捐助给爱尔兰饥民。 更为打击爱尔兰的,是英国的法令。 由于英国政府认为饥荒在1847年就会结束,所以对爱尔兰仍采取了法令限制粮食进出口。在饥荒最严重的几年间,爱尔兰仍然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而且整个饥荒期间爱尔兰都是粮食净出口。这种趁火打劫、釜底抽薪不顾爱尔兰人民死活毫无人性的做法,使得这场自然灾害迅速演变成人祸。大饥荒期间即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破坏了爱尔兰粮食自由输入英国的权利,使爱尔兰的小麦失去了它在英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从而反过来破坏了爱尔兰的农业经济。在爱尔兰的英国地主,自《谷物法》废除后,无视爱尔兰的饥荒,多半由种植小麦改为经营畜牧业。大大减弱了抵抗饥荒的能力,从而相当程度的加重了饥荒的发展。 这段历史,即说明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英国与爱尔兰人之间历史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