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 嘉顿面包是如何打造成老少皆知的品牌?
有这样一个面包品牌
他能同时与
麦当劳和肯德基保持良好的合作
并且成为两个品牌的指定供应商
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
都对这个小厨师的logo
感觉到很熟悉
这个品牌是嘉顿

嘉顿公司创立于一九二六年。九十多年以来,嘉顿经历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演进。嘉顿
坚持品质至上、积极创新,与时并进。数以千计的嘉顿食品之中,不少曾荣获国际及地区性美食奖项,
质素不言而喻。嘉顿公司是全港最大、最具规模及设备最先进的食品企业之一,无论在生产技术、品
质、产量和市场发展方面,早已达至国际水平。
当然,嘉顿之所以成功
也有他们成功的方法
一、概念创“新”
嘉顿旗下有不计其数的产品种类,最有名的还要数“生命面包”这个产品,不仅源于它悠久的历史,更是
因为对整个行业的创新意义。

在60年代的香港,普遍消费者对于吃面包这件事还仅仅停留在“饱腹”功能上。而嘉顿率先提出了在面包
中加入维他命和矿物质元素,让消费者可以在饱腹的同时,也能补充营养,所以取名“生命面包”,寓意
为生命补充所需的食物和营养。生命面包面世之后,立刻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为嘉顿打开了市场新局
面。

直到现在,除了新口味使用塑料包装外,原款嘉顿生命面包仍在使用这种酷似野餐布的“格纹防潮蜡
纸”来包装。位于嘉顿面包厂附近的“嘉顿咖啡厅”也在使用“同款格纹”咖啡杯,让格纹元素和生命面包成
为了嘉顿的经典。

二、产品做“细”
自从嘉顿有了“生命面包”这个爆款之后,他们采取了全新的策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
开发新产品。举个例子来说,家庭主妇为家人准备的吐司、适合上班族在下午补充能量的忌廉面包、小
学生书包里常备着的手指面包,又或者是适合自己动手搭配的汉堡面包、切片方包等等。

把产品做“细”的策略发展到现在,嘉顿的食品家族已经很庞大,覆盖了家庭主妇、学生、上班族、老人
等多个人群,不同的喜好和需求都可以被满足,进一步征服了消费者的胃口。
三、市场打“透”
嘉顿在香港拥有90%的市场占有率,其中有两点原因很关键:
首先,嘉顿除了与传统商超渠道合作外,还主动出击,找到学校、医院、养老院、残疾人中心等单位中
心进行合作,把产品直接批发给他们。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脑海中对品牌认知还比较弱,而嘉顿
进驻校园可以让小孩子率先对这一品牌产生认知,抢占心智资源。甚至还有家长在网上“吐槽”过,因为
学校与嘉顿的合作,导致孩子回家之后只认“嘉顿”这个品牌,哭着喊着指定要吃嘉顿的手指饼干。
另外,在烘焙、水果、生鲜这些行业,保鲜是个大难题。在知乎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在面包店工作过的知
友们分享,面包店承诺绝不售卖过期食品,甚至有些还承诺只售卖9小时内生产的面包,一旦超过保鲜
期限,就会通通下架、撕毁、倒入消毒液避免被二次倒卖。不过,这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商家损失。而
嘉顿作为一个大型面包厂商,他们有自己的妙招。他们对小型批发商承诺,一定时间内卖不出去的面
包,由厂家来回收、二次利用,卖给养鱼户当饲料。这是嘉顿市场份额高的第二个原因。这样的做法直
接为小型批发商解决了面包过期、亏钱的后顾之忧,建立了商家们的信心,促使他们更愿意进嘉顿的面
包来销售。现在把面包卖给养殖户作为饲料的做法,并不少见,只是嘉顿很早就开始在做,让自家产品
早一步深入渗透到市场中。

四、结语
从一个小型手工面包厂起家,到如今驰名海外、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食品企业,成为巨头的供应商,在面
包界乃至食品界都没有人敢否认嘉顿的“大佬”地位。在浮躁的营销环境中,嘉顿却始终保持“低调”,虽然
在营销上我们很少把这个品牌拿出来说,但在生活中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们总会很自然而然地选
择嘉顿的产品。这就是嘉顿的厉害之处,把品牌润物细无声地植根在消费者脑海中。等你回过神来,嘉
顿已经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