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古琴入门小白看到水墨动画《山水情》
第一次看《山水情》这部动画是大二课程作业素材收集中,由于抽签抽到了“中国传统动画的前景和出路”课题,我们小组的人对童年错过的动画进行一次恶补。当看到满满的中国水墨画风格的封面时,我的目光一下子被吸走了。那精致的画面和绝美的古琴曲,让当时刚踏入古琴学习只有半年的我感动不已。
作为一个对影评毫无写作经验的外行小白,如果要说最想为哪部电影认认真真写一次影评,那我一定首选《山水情》。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在阅读下文之前,请给它一个机会,先看看这部短片。
坦白讲,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其中对古琴文化淋漓尽致的刻画。左手吟揉进退,右手勾剔抹挑,无需借助任何发生工具,只需原本的指甲便可发声的古琴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几千年前。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这件最能代表中国文人气节的乐器流传到今天却日渐小众。在学习古琴之后,我发现古琴学习者最痛心的一件事就是被人指着古琴问“这是古筝吗?”
“不,这是古琴。跟古筝一样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乐器。”这样的回答光在我身上就发生过无数次。刚接触古琴后老师说等你学了古琴后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感觉自己学古琴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古琴走向更多人的视野,改变人们一看见有丝弦的乐器张口就喊古筝的现状。
第一次听见这话,我心里有些怀疑,当时的我认为自己学习古琴仅仅是个人的爱好,不想跟什么古琴文化的传承扯上关系。但慢慢的,随着对古琴了解的深入,我发现我开始认同老师的观点。尤其是发现原来古琴的传承到了今天竟然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普及度低,学习门槛高,接受度低。且不说一小时动辄几百元的学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且不说挑选一张好琴是需要多么的火眼精睛,且不说如今合格的古琴老师是多么的一位难求,只说古琴那低调沉稳、不急不躁的性子,就与如今急躁的社会格格不入。

带着这样的情感,当我第一次看《山水情》这部水墨动画时,其中所流露的天高云淡、志存高远的精神和美到让人心醉的同名琴曲,又怎能不感动。

百度搜索《山水情》,你会找到一长串荣誉奖项,那些看似低调实则含金量十足的荣誉肯定了这部动画的成绩,我不想夸这部电影多么多么优秀,多么多么能代表中国动画的巅峰。我只想说,当一个古琴学习者看到这么一部以古琴为题材的电影,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用心和细致,细到每一个指法都与背景音乐完美契合毫无差错的时候,心中除了震撼,只剩下满满的自豪感。

据说,这部动画电影的每一帧都是大师亲笔绘制的,背景古琴也出自大师之手,甚至拍摄手法都是国家的不传之秘。那只在片中多次出现的雏鹰,低调却饱含深意。这是一部常看常新的电影。
写着写着,我觉得自己有点偏题了,甚至忘记了自己到底是想写电影还是想写古琴。其实网上有很多关于《山水情》的影评,写的既专业又深刻,老实交代,我写不出那样的水准你,我只想直白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我一直在反复听《山水情》这首古琴曲,越写越激动,有没有感动读者朋友我不知道,反正第一个把自己感动了。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中国水墨动画合集。
激动失态,不知笔下所云,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