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必看!赴美学生自我保护TIPS合集
参加赴美带薪的同学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不是工作如何,不是城市繁华与否,而是自己的人身安全。
大洋彼岸的美国,不容置疑的是它致命的吸引力和无穷的魅力,但美国的自由独立政策使得潜伏在角落的安全隐患得以藏匿,在美国如何尽最大努力保护自己的安全、维护自己的权益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点。
危机起因
1、文化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将言论自由的地位放得很高的国家,宪法第一修正案中也明确规定了公民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也拥有抗议的权利,因此他们会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发起合法抗议,部分合法抗议发酵过后会不可避免地衍生成为暴力事件。
这样的抗议活动在美国非常常见,包括不久前美国各地发起的女权游行。这些活动的发生地点无疑成为了事故高发地。

除此之外,美国的party文化也和国内大相径庭。节制的西方学生的party和国内差别不大:喝喝酒聊聊天玩玩游戏,到点儿就散场回家了;但不排除会遇到玩很大很high的,酗酒之后吸食大麻,由吸食大麻引起的酒后暴力、强奸等事件时有发生。
2、 地区因素
在地区岗位的分布上,很多同学会问到:为什么大城市的岗位不多甚至没有,大部分岗位都集中在中小城市?

事实上,美国发展水平导致它的逆城市化现象较为明显,一般中产阶级都住在大城市边上的小城镇,而住在市区的大多都是未婚单身者,或是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任何一个大城市的不同街区都会有“档次”之分,加上市区有大众交通工具,廉价的出租房,较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谋生技能较低的人一般都住在市区。
除此以外,很多移居美国的华人雇主也会选择中小城镇发展事业,交通便利,易于沟通,相对来说second job的安排也比较容易,对初次或者对美国大环境不太熟悉的J1学生们来说,中小城镇是比大城市更适合自己,也更安全的就业环境。
3、 枪支管控
在美国,每100人拥有101.05支枪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允许持枪的国家中,只有美国被标为“permissive(宽容的)”,其它国家均为“restrictive(限制的)”。在由枪支造成的凶杀案中,美国的数据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还要高出许多,数据惊人。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对枪支持有的宽松管控确实为恶性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

保障·人身安全
1、 避免夜间出行
一个人出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国内,都是发生危险几率最高的人群,而夜晚独自出行的危险程度又成倍增长。
在美国,晚上十一点以后最好不要选择一个人外出,更不要一个人去夜店或者酒吧。如果有凌晨班的小伙伴,回程必须有人同行,并且不要在街道逗留,尽快返回宿舍。

2、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在美国的小伙伴可能会遇到流浪汉,如果流浪汉和你索要食物、金钱或者寻求其他的帮助,请拒绝,不要说话,直接走开。因为一旦你对话了,流浪汉有可能就会一直跟随你,造成危险。
除此之外,美国人给人的感觉都是开放热情大方,但也不要因此轻易对人放下防备,不要随意跟不熟悉或者陌生人外出,更不要把陌生人带到住处。
3、 不要轻易下水游泳
夏天到了,哪怕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已经成了一句祝福和叮嘱,但还是要答应我:一定不要!不要!不要去挑战你并不熟悉的水域,尤其是野生湖泊、河流、海域,哪怕你的西方朋友个个跃跃欲试并且拍着胸脯保100%safe
陌生水域中隐藏的危险对于一个不熟悉这片水域的人来说,致命率是100%

4、 关注天气变化
一定要注意留意当地的天气预报,养成每天查看的习惯,一旦看到预警或预报的时候,第一时间呆在室内,可联系当地协调员,千万不要外出。
保障·权利维护
1、 工资拖欠
在遭遇雇主拖欠工资的情况,保存好offer、ds2019表原件,先尝试与雇主沟通协调,如协调无果可联系国内机构老师及当地协调员老师进行协商和沟通,如依旧也无法解决问题,请第一时间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护照/DS2019表)前往大使馆寻求帮助。

2、 受到歧视/疑似歧视
在岗位中如果感觉自己被骚扰/歧视,或怀疑自己正在遭遇以上的困扰,在自己尝试沟通解决无果后,首先联系协调员老师,仔细描述情况,切忌夸大其词或因个人喜恶污蔑同事/雇主。
在自己尝试沟通解决问题时,尽量采取以理服人的方式,不要选择暴力解决问题。在某些时候,由于歧视中国的国家往往还不如中国,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打小闹只需要一笑了之就可以了。你的无视和冷淡恰恰让他的愚蠢行为无地自容,积极地迎战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斗志。
部分歧视动作及词汇
①【chink】
Chink意译为窄眼、小缝隙,是一个非常非常挑衅的词语,挑衅程度和形容黑人的“nig***”差不多。这句话,意为“盔甲的裂缝”,但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穿盔甲的中国佬”
②【Chinaman】
这个词,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害的,就像Frenchman(法国()人)、Irishman(爱尔兰人)一样。但是,你一旦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度挑衅的词。这个词在排华法案期间被广泛使用,用来贬低华人。今天还在用这个词的人,脑子里联想的,是一个非常低贱的华人漫画形象。
③【Oriental】
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东西,是没有问题的,比如Oriental rugs(东方的地毯)。但如果用来形容人,就不太友好了。用这个词来形容人的人,脑子里联想的,是一个留着辫子、躺在鸦片馆里吸鸦片的人物形象。

④【Jap】&【Gook】
“Jap”是Japanese(日本人)的缩写,在二战期间成了侮辱性的词,专门歧视日本人。“Gook”则被用来歧视韩国人。有些小朋友会觉得,我是中国人啊,美国人说这个词又不是在歧视我。但事实上,很多美国人根本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韩国人,这两个词,就是被用来无差别歧视亚洲人的。
⑤【Ching Chong】
这个词也来自排华法案期间,美国人用来嘲笑中国掏金者的口音,英文发音不准;另外,清朝时中国人被外国人骂为“清虫”,音为ching chong。说这个词,是觉得中文是某种低能的愚蠢的语言的表现,是一种纯粹的恶意取笑。
⑥【Dog eater】
这个词来自所有亚洲人都吃狗的刻板印象,与“rice eater”一样,都是嘲笑亚洲人是野蛮人的侮辱性表达。

⑦【Jackie Chan/Bruce Lee/Jeremy Lin/Ling Ling】
这些都是人名,如果你的英文名就叫这个,那没有问题。但如果这根本不是你的真名,外国人却莫名其妙地用这些名字来称呼你,就是在歧视你。他们如果忽然叫你Jackie Chan或BruceLee,并不是他们觉得你很酷。相反的,他们的意思是,哈哈你这个亚洲人……
同样的,如果你到外网去搜“LingLing”,就会发现与这个名字相关的网络流行图,全是和吃狗相关的。
⑧做【拉眼睛】动作
外国人常常用拉眼睛的动作来嘲笑亚洲人五官扁平,非常具有挑衅性。这是最经典的、用来歧视和欺负亚洲人的动作,这个动作本身就带有歧视亚洲人的含义,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开脱。
保障·财产安全
在遇到可疑情况时,首先第一时间联系万能的协调员老师,核实情况,其次一定要与国内好友/亲人保持联系,定时汇报自己的情况,社交软件的密码要常换,如果有更换账户的需要,可以等到回国之后再去办理,或者做好相关的通知工作。
目前比较常见的诈骗手法有
①冒充领事馆/安全机构/保险公司联系你,以身份/护照/ds2019表有问题为借口,套取你的个人信息或直接索取费用
②在社交软件(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看到你的定位是美国后,注册新账户,更改昵称及头像,直接冒充你的身份联系你的粉丝或好友,以机票出了问题,需要立即回国/在美国出了事故需要钱救急之类的借口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