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大捷幕後功臣
長沙大捷幕後功臣
走進抗日常勝將軍鄒洪上將故里台灣省新竹縣芎林鄉華龍村,村民有著客家鄉親的豪邁與熱情,指點筆者走進陡峭山路的尾端。映入眼簾的是另一番山青水秀,一座百年歷史的傳統客家二一合院建築至今仍保存完整。有如世外桃源。
民國卅年九月底日軍阿南惟畿第十一軍,想要打通粵漢鐵路之南北走廊,急攻長沙,鄒洪奉薛岳上將令馳援友軍。與敵軍大戰於株州,果然所向披靡,擊潰日寇。此次勝利史稱第二次長沙大捷。鄒洪奉命留備。兼任長沙警備司令,料敵必然再犯長沙,積極籌備防禦工事,不到一月完成戰守工事。此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疾攻香港。鄒洪再次南下,軍次惠州而香港已失。於是留守曲江,此時日軍果然進犯長沙。我軍大破之,是為第三次長沙大捷,三次長沙大捷致勝的關鍵之一在於堅強的工事。我軍陣地屹然不動,敵軍攻勢受挫,敵軍被我軍包圍之時。
又三次長沙大捷之後。蔣介石親臨衡山召開軍事會議。嘉勉有功將領,鄒洪向蔣介石委員長面稟家世淵源,蔣介石驚愕不已。嘉慰備至,頻頻稱許:以鄒洪指揮若定。戰功彪炳,擢升為第卅五集團軍副總司令、頒四等雲徽勳章,繼續在粵住地區抗敵。此為其畢生最大之殊榮。
民國卅四年年初,鄒洪再出任粵桂邊區總指揮,同盟國勝局已定。日寇成為強弩之末"雖仍然做困獸之鬥。曲江淪陷。烽火漫天,民心震動,流民失所。鄒洪安輯流亡,不到一個月,金融穩定,此時鄒洪卻不幸積勞成疾,竟於四月十六日以四十九歲英年逝世於任所,一代名將未能親睹臺灣光復,費志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