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卸载了抖音
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产业的普及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娱乐内容的消费,主要的消费方式不止金钱方面,还有时间。我们日常生活中被碎片化时间不规律的占据着,因此人们也热衷把时间放在能获得快乐的内容上面。
而抖音就是一个让我们碎片化时间有处安放的地方。它的内容展现形式也契合我们的生活节奏,短短10几秒到几十秒到时间便可以换来快乐。内容丰富多样,美女、名车、生活方式、励志鸡汤、营销广告、段子等等取之不尽。
1 .物极必反 依赖背后的原因
我们对抖音产生依赖可能还存在另外一个原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疑惑,就是我们想看什么,抖音总是像个有心的枕边人及时的推荐给我们,似乎知道我的喜好和兴趣点。比如我比较关注汽车,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就会重复的给我推荐关于汽车的内容。

其实这是通过一个基础的行为权重算法来巧妙计算得出的 如下
兴趣标签=行为权重x访问时长x衰减因子 行为权重:什么都不干1分,评论+1.5分,点赞+0.5分,转发+2分,收藏+1.5分 时长权重:5s以上0.5分,完播1分 衰减因子:0-3天权重1,3-7天权重0.85,7-15天权重0.7,15-30天权重0.5,三十天以上权重0.1
行为权重对应你是否有评论、点赞、转发、收藏等操作,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的数值,累计相加形成行为权重,访问时长对应的是,停留时间越长,时间权重就越高。最后衰减因子,短期行为也无法代表长期兴趣,单次阅读的行为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衰减。
于是每次打开一个领域的内容就会形成一个兴趣权重,把一段时间内的兴趣权重进行叠加就会得到一个 0 - 10 的兴趣标签。数值越大说明你对此领域内容越感兴趣,重复的推荐你喜欢的内容就不足为奇了。
获取快乐途径多种多样,我不一味的宣扬抖音负的那面,因为抖音是个打发时间不错的方式,但如果人人都有自制力,必然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社会问题,正因如此才值得讨论。
2 .低俗信息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
数据显示,目前抖音的主要用户为35岁以下的人群,占比90%,特别是一些“00后”已经成了抖音的“重度围观者”甚至使用者。
不少家庭反应,孩子的娱乐方式逐渐被抖音占据,它占满了孩子的闲暇时间,不爱运动,好吃懒做,常常一回家应付完作业就瘫坐在沙发,甚至以刷抖音的时间做为他们学习的奖励。
这种低价值的不等价交换换来的可能是愈来愈消沉的自己。不感叹曾经的时代都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都有童年,我们小时候也为某些事着迷过,比如游戏。那时候我们也是没日没夜的玩,结果呢,也没有影响我们成为一个正常的人(除去个例)。
严重性在于游戏和抖音的本质不同,游戏是有规律的、有限制的、是按照设定好的模式进行的。而抖音却是人群多类 声音嘈杂,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 有着不同的目的,他们面对着镜头所说的是非对错对于一个心智还为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影响
抖音从设计上就有让人成瘾的特性,我也坚信一句话“能让你成长的绝不是让你放松的东西”
抖音没错,对错取决于使用者和价值传播者。刀能切菜也能伤人,用途不同则结果不同,想不被影响就要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去分辨它的好坏,在决定是“随便看看”还是“用心学学”
若不能自律的控制自己刷抖音的时间或者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是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