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未来工作的要求:
1.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工作质量和速度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短暂的干扰也会显著延长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度量黑洞导致的最小阻力原则
在衡量工具的时候,需要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判断工具的新增效益和新引入问题,根据收益决定是否使用该工具。同一工具在不同的情况下,收益可能由正转负,或由负转正。
技术垄断:只要认为高科技就是好的。技术垄断阻碍了其他选择。
欲望是常态,而非个例。
准则1 工作要深入
选定契合自己工作的深度哲学:
1. 禁欲主义哲学 2. 双峰主义哲学:时间分块 ---> 时间尺度:周/月 3. 节奏哲学:最普适,启发式调度,固定提醒方法 4. 新闻记者哲学
习惯性 大手笔 不要独自工作
不要对那些从信息大杂烩中找到的琐碎分心之事说‘不’,而是要对那些激发出你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这些能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
滞后性指标 引领性指标:专注于激动重要目标上深度工作的时间。
注意力:选择关注哪些事务,忽略哪些事务。 大脑是根据我们关注的事务来构建世界观的,外部环境一致,但关注点不一样,世界观不一样。 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事务的产物。 在深度努力状态下投入大量时间之时,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是何种类型?积极?消极? 靠浮浅事物度过的一天很可能会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物看似无害甚至有趣。
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
对涉及大量信息和多项模糊不清之处,甚至存在矛盾和约束条件的决策,无意识思维或许更合适。 彻底放下 假装做完了--->制定计划:为一个项目制定一个特定的计划或许不仅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还可以解放认知资源,用于其他事物上。
准则2 拥抱无聊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实际上减损这种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使得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
在做证明的时候,大脑会有反复研究简单的初步成果的倾向,避免根据这些成果去做艰难的工作以获得最后的结果。
深度思考是需要一定架构的。首先仔细考察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变量,然后再工作中留心这些元素。
记忆力训练可以带来个人专注能力的提升。
准则3 远离社交媒体
认识到我们目前注意力被分散的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并接受现实。
认识到这些工具并不完全是邪恶的,有些甚至对你的成功和幸福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与此同时,也意识到应该对那些能够经常占用你时间和注意力的网站设立一个严格的限制标准,大部分人应该更少地使用此类工具。
使用网络工具也是可以带来害处的。如果你不能努力权衡利弊,一看到可能的益处就决定不加限制地使用某种工具,那么你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失掉了在只是工作世界里取得成功的能力。
网络工具并没有那么特别,它们只是工具,并不异于铁匠的锤子或者是画家的刷子,只是熟练劳动力用来更好地完成工作的工具。纵观历史,在遇到新的工具并决定是否使用时,熟练劳动力是持暧昧和怀疑态度的。
标出一个工具的某些好处就想让人投入金钱、时间和注意力的想法,在其他行业几近笑话。
工具选则的手艺人方法:明确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和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会选择这些工具。
任何益处思维定式认为潜在的益处都可以成为使用此工具的借口,手艺人方法要求这些益处能够影响到核心因素,并且益处大于害处。
所有的活动无论重要与否,都会消耗你相同的时间和注意力。致力于低影响力的活动,就等同于挪用了本可以用在高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这是一个零和博弈。
将工作之外的时间,视为一天中的一天,如何安排这一天需要计划。因为致瘾性网络在真空中才能活跃。
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高强度活动,除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
问题1 :现在去做什么是最有意义的? 问题2: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做什么最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