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象棋从哪来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古书中称“风鸢”。《红楼梦》里面有多处关于风筝的描写是非常精彩详实的。 元宵节时贾府三姑娘探春所做的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就是风筝。 其实,曹雪芹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还是一个制作风筝和放风筝的高手。 当年他糊的风筝造型独特,飞得很高,人称“曹氏风筝”,在乾隆年间曾被誉为京城“四大流派”风筝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哈氏风筝、金氏风筝、马氏风筝齐名。 同时他对风筝颇有研究,还写了一本有关风筝的书,叫《南鹞北鸢考工记》... 南方称风筝为“鹞”,北方称“鸢”。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 唐朝赵昕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幽咽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思乡之情陡然升起,斗志因此涣散。巧用风筝负笛,韩信成功瓦解了项羽的军心。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有很多人认为它是韩信发明的。 西汉江山稳固后,战功赫赫的韩信遭到刘邦的猜疑。韩信自知朝廷深浅,就专心著作兵书。 写作之余,为了能够方便快捷地演练兵法。韩信根据自己在楚汉之战中的经历发明了象棋。 所以两军对垒的分界线叫‘楚河汉界’, 韩信时年三十六岁,故他河界两侧各分三十六格,在界河两方。 分别分布帅、仕、相、车、马、炮、兵, 和将、士、象、车,马,炮、卒。 "以棋盘为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 后人认为棋虽然可以布阵,但并非真正的两军对战,仅仅是一种象征而已,所以就称之为"象棋"。 明代创立"心学"的大师王阳明,幼年时曾痴迷象棋。 有一天 小阳明同伙伴在武胜孟的桥边鏖战正酣, 日过中午, 忘了回家吃饭。 母亲郑氏 找到他后十分 生气 , 当场端起棋盘 , 撒入河中,勒令他往后不得下棋。 阳明心中不服,回家后写了一首《哭象棋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士溺水一齐休。 车行千里随波去,马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诗中自比高卧隆中的诸葛孔明。 后来王阳明一生"知行合一",平南赣,擒宁王,抚思田,袭断藤峡,破八寨,可谓战无不胜,功勋累累。 被誉为"以道德之事功,为明代三百年一人 ,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想必也从少年时的棋盘上获益不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