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的经历
查看话题 >33天毕业旅行(北京篇)
本来以为日本之行就是学生时代最后一场旅行了,没想到又多出一个月的时间,所以策划了毕业旅行2.0嘿嘿。
本次旅行同样是一个人,分为北京篇,k3列车篇,俄罗斯篇,山西篇,西安篇,历时33天,最后回到成都。
北京篇
之前看了约翰·汤姆逊的晚清影像,加上最近看的北京古建筑地图, 一时兴起,想做个古建巡礼。可惜在北京停留时间不长,只能匆匆逛了些主要景点。

五月三十日下午,终于到达北京,准备从机场打车去邱女士家,老听说北京的哥能唠,自然既兴奋又忐忑,感觉能听到一些了不得的政治八卦,所以早早做好应答准备,希望能不负所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捧哏,结果......在长达45分钟的沉默中,开启本次旅程,唉。
圜丘
祭祀在冬至这天的拂晓前举行。三个大灯笼挂在高高的柱子上,照亮整个场地,空气中充盈着焚烧祭品的烟雾,四周鼓乐齐鸣。
这是汤姆·约翰逊对天坛祭祀的描述,同治10年,此时的西方爆发了巴黎公社,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而大清的皇帝仍站在圜丘中央的圆石上,声音洪亮而高远,这是来自远古的礼仪,掌权者还在用崇敬天地的宗法礼制,证明其权利的正当性。


圜丘三层汉白玉台基,周围两重矮墙环绕,内墙作圆形,外墙作方形,四面设白石棂星门,处处显示着最为传统的宇宙观。


左下角并排的三个方形就是汤姆逊所看到的望灯,不过现在只剩下台柱了。

皇穹宇
圜丘的旁边就是皇穹宇,不用祭祀的时候“昊天上帝”的牌位就供奉于此,单檐的圆形攒尖小殿,藻井十分华丽,虽然不如祈年殿宏伟,但小巧玲珑,主次分明,自有韵味,不过还是被回音壁抢了风头哈哈。
以前的回音壁没有围栏,大家都像小孩儿一样趴在墙上,真可爱。


祈年殿
虽同样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可祈年殿的规格与皇穹宇可就大不相同了,三重台基三层檐,光线透过隔扇与殿内繁复的彩画交相辉映,蓝顶红身白基座,再饰以彩画和少许金色,华丽又不失庄重。



东配殿展出了祈年殿的老照片,从光绪重建开始,站在殿前的人,从清人换到英军,从各路军阀换到日本士兵,从国民党到新中国,到奥运会的火把,再到现在的祭天乐舞,作为背景的祈年殿,不动声色地见证了这个民族的血泪与复兴。
虽然万事万物都会消逝,但人们总希望它能屹立得久一点,更久一点,去看看我们不曾见证的历史,和无法参与的未来。



国子监
天子之学,谓之辟雍
国子监与孔庙毗邻而立,呈“左庙右学”的结构,西侧的街道朱坊重叠、青槐夹道,是难得的清雅之地。

主体建筑辟雍立于圆形水池中央,是乾隆依据明堂礼制所建,奇特的正方形重檐攒尖,(一般建筑都是长方形为主,正方形的建筑一般都有特殊用途,多是用来祭祀),能在这里讲学的人都是皇帝和鸿儒高士,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学子在此听学苦读,几经寒暑,为求一朝功名。
除此之外,人们在侧边展厅里还能看到一副除夕听雪图,留守在国子监里的学生们相聚廊下,一起听雪守岁,是求学生涯中难得的浪漫。

约翰逊能透过牌楼看到整个辟雍,回首百年,殿前的槐木已枝叶繁盛。


雍和宫
万福阁作为雍和宫最为精彩的建筑,左右各有一座小阁,飞廊相接,和敦煌壁画中的佛殿非常相似,颇具古韵。

实在没办法照到全景,总之长这样子👇


颐和园
1872年,当汤姆逊来到清漪园时,一切都保持着联军离开时的样子,呈现一副破败景象,宝云阁铜殿是园内少数的幸存建筑,虽然外表看似完好,可内部陈设被洗劫一空,破损的栏杆上缠绕着枯枝,焦黑的墙上爬满藤蔓,在汤姆逊拍下照片的28年后,十扇铜窗又被八国联军扒拉下来,流失海外,直到93年才回归。铜殿位于佛香阁的西南方,现已修复了回廊和栏杆,整个建筑呈蟹青古铜色,和汉白玉栏杆相互辉映,显得简单大气,这里虽处核心地带,却鲜有游客涉足,看着它神采奕奕的样子,总让人有种错觉,认为时光不会腐朽,万物总能相聚。



这是我在中国甚至整个东方见到的最美的桥
不过十七孔桥倒是一如往昔。


钟鼓楼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钟鼓楼原都为木结构,可是钟楼建成不久后就遭焚毁,为避免火灾就重新建了一个砖结构建筑,其实我一直把钟楼鼓楼弄混淆,感觉方正的砖结构建筑更符合鼓的朴实气质,万万没想到这座看起来木讷老实的建筑其实是钟楼……


钟楼暂时在修缮不开放(但是外国旅游团却能进去!生气!)只能去鼓楼逛逛。鼓楼内有24面群鼓与一面主鼓,可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捣毁,现在楼内陈列着一面曾经的主鼓,上面的刀痕仍清晰可见。现在的25面鼓都是重制,每日有击鼓表演,鼓点在狭窄的空间里激荡回响,格外震撼。

明清时期,每日暮霭晨曦,城门在钟鼓声中依次开启,和蓬勃的朝阳一起,唤醒沉睡中的北京城。如今的钟楼广场上,有阿姨在舞绸带,有西装革履的外国人在和大爷踢毽子,这都是晨钟暮鼓中的人间烟火气。
牌楼
汤姆逊曾详细地描述了前门大街上的生活场景,沿街布满棚房,破烂的货摊上摆满了价值不菲的珠宝;人们挤在一起,听说书人长篇大论;女人抱着孩子,一边拨弄摊上的骨头,一边和油腔滑调的肉贩讨价还价;掌柜们编着顺口溜来推销自家的丝绸锦缎;大师傅一边吆喝一边用擀面杖揉着面皮;乞丐们聚在小食摊前,望着热气腾腾的大蒸锅直咽口水。街前的石桥,原本是皇上才能通过的帝王之桥,实际上却睡满乞丐和赌徒,赤裸地展现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和时日无多的命运,如今他们也和这石桥一样,难觅踪迹了。

单车踏着落叶,望着夕阳不见
黄昏时听着这首《钟鼓楼》,骑车去找牌楼,走过宽阔的长安街,绕过故宫的角楼,在川流不息的桥上眺望白塔,在梧桐葱郁的小巷纳凉。

故宫
这次来故宫,主要是玩《如意琳琅图籍》的线下解密,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在解密的同时也能慢慢把故宫逛个大半了。本来准备把沿途的宫殿都说道一番,想一想还是不剧透了,祝大家玩得开心。


邱女士说,为什么不直接叫太医院哈哈哈哈。

北京篇写得非常潦草,因为此时的我已经开始入职工作,身心俱疲了(手动微笑),不过剩下的几篇我会好好记录的哈哈。
最后的最后,感谢邱女士,在医院忙了一晚,第二天还要加入故宫之行,还要感谢我的挚友冬阳,那天在德胜门吃完炙子烧烤,我们骑车去后海,傍晚的凉风吹走白天的燥热,在首夏清和、芳草未歇的季节,和朋友穿梭于胡同里谈天说笑,是我在北京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