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恐怖电影之泰国篇
谈起亚洲恐怖电影,我们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系列电影名称:
《咒怨》
《鬼来电》
《午夜凶铃》
《僵尸》
《第一戒》
《异度空间》
《见鬼》
《李碧华鬼魅系列》
......
这些恐怖电影风格迥异,或者阴森恐怖,或者奇幻迷离,或者峰回路转,而这些恐怖电影又基本产自日本与香港,因此,当我们谈起亚洲恐怖电影的时候,很多人会把讨论范围限定在这两者之间,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够准确,因为我们忽略了泰国。泰国恐怖电影受佛教影响,强调因果报应,结局看似出乎意料却又情理之中,常伴随着导人向善的教化目的,而且不拘泥于心理恐惧,玩起血腥恐怖的视觉冲击也不逊色于欧美。2004年,《鬼影》上映,轻易击退同期上映的《幸福终点站》,宣布泰式恐怖的到来,此后五年,泰国凭借接二连三的佳作,后来居上,与香港、日本恐怖电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今天,我们就在聊聊2004-2009年间,泰国推出的几部经典恐怖电影。
一、《鬼影》

2004年9月9日,《鬼影》在泰国上映,3星期内,票房破一亿泰币,荣登当年最卖座泰国电影宝座。虽然这部电影票房成绩虽然不如2013年的《鬼夫》,但是如果让我选出泰国恐怖电影的第一名,我一定把票投给《鬼影》。
摄影师东与女友珍驾车归家途中不慎撞到一名女子,车子失控撞上路边告示牌。不省人事的女子躺在路中心,但此时后面已有车辆驶至,二人没有下车探视伤者,反而选择赶紧驾车逃离现场。意外发生后,诡异的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先是东发现自己拍摄的照片出现了灵异的光芒及影像,再是东的颈部出现莫名其妙的痛楚,最恐怖的是自己昔日好友开始接二连三的自杀身亡。在东仔细查证之后,他发现照片中的神秘影像与被他们撞倒的女子容貌相似,为了寻找真相,东开始调查起照片上的诡异,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事情却越发显得诡异......
《鬼影》是一部典型的亚洲恐怖电影,全片没有出现过一个血腥镜头,所有的恐惧都建立在心理上,暗房里的女鬼、标本陈列室的异象、鬼打墙的狭长楼梯都是吓人的好地方......也许现在看来这些恐怖桥段有点老套,无外乎是利用封闭空间以及“突然惊吓”的手法来使观众感到恐惧,但是《鬼影》好就好在,导演知道最吓人的绝不是怪物/鬼魂/异象出现的那一瞬间,而是之前漫长的铺垫,能够正确运用“突然惊吓”这一手法。比如摄影棚见鬼这段,女鬼的镜头只有两秒不到,但是为了达到让“突然惊吓”发挥最大的作用,导演用了近两分钟的时间来铺垫,先是断电使得摄影棚陷入长时间的黑暗,铺垫气氛:

接着是摄像机闪光灯突然自发运作,撕破黑暗,然后又归于黑暗,让观众猜测黑暗中存在的事物:

接着闪光灯出现频率加快,诡异的身影出现在男主身后,未等观众看清,画面又归于黑暗,气氛越来越恐怖压抑:

黑暗中男主碰翻摄像机,惊慌倒地,呼吸越来越急促:

然后男主迅速挣扎爬起,闪光灯继续闪动,诡异的身影有开始出现:

在用了近两分钟的铺垫后,导演才正式用突然惊吓收尾,然后不等观众惊呼,立刻打开灯光,留下惊魂未定的主角和观众,似乎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而且,班庄明白一部成功的恐怖电影既要有吓人的桥段,也要有吸引人剧情,因此他对于电影的节奏拿捏得十分到位,该吓人的时候吓人,该叙事的时候叙事,张弛有度,让恐怖桥段完全服务于电影剧情,使得观众在肾上腺素急速分泌的同时不得不张开捂住眼睛的双手,透过手指缝去跟随者主角探索了解真相,生怕漏掉重要的线索。而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当观众颤抖着双手把复仇的外衣一层层剥开时,本以为看到的将是怨恨,却惊异地发现除此之外,还有爱,还有放不下的执念。于是就有了泰国恐怖电影史上那个经典的拍立得成像情节,同时也呼应了电影里提到的这句台词:死去的人总舍不得她生前最爱的人。

二、《恶魔的艺术2:邪降》

2005年12月01日,《恶魔的艺术2:邪降》上映,本片虽然在近二十年泰国本土电影票房TOP30榜上无名,但是这部电影却足以跻身泰国恐怖电影三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六个昔日的同窗好友应高中同学邀请回到故乡聚会,然而回到故乡之后却发现这次聚会成了自己痛不欲生的噩梦......
如果说《鬼影》是利用心理恐惧(比如封闭空间)来让观众捂住双眼,那么《邪降》则是利用视觉冲击让观众感受到阵阵寒意。这部电影在展现血腥残忍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光是电影开头的戏份就足以劝退许多观众:家人带着身体不适的体育老师寻求神婆帮助,在神婆确定体育老师被下了降头后,开始念经施法,让下在老师身体里的鱼钩宛如虫子帮破体而出。

如果换作是其他导演,估计最多只给一两个镜头到鱼钩上面,而伊萨拉·纳迪却拒绝如此,他给足了鱼钩破体而出的特写镜头,再配合男主痛彻骨髓的惨叫,开头短短3分钟的戏份就足以奠定全片的基调:血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血腥镜头并不是对美国恐怖电影的粗暴模仿,这点从杀器的选用上就能一窥一二,美恐在在展现视觉冲击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冷兵器,最常见的有电锯、开山刀、铁爪……但是《邪降》并不完全不依赖这些,因为真正起到杀戮作用的其实是“降头术”,武器反而是次要的,任何一个寻常物件都足以造成巨大杀伤,就像电影开头的鱼钩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些镜头本质是为了凸显降头术的恐怖,同时也是为了照应贯穿全片的这句台词:这种事如果你做了 ,它会跟你到死。因此,如果你想观看《邪降》,建议不要躲避血腥镜头,只有看过这些血腥场面,你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另外,本片跟《鬼影》一样是一部反转恐怖电影,随着剧情地不断推进,迷雾不断被拨开,观众慢慢地在恐怖的氛围中了解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当一切看似尘埃落定迎来大团圆的结局时,导演引爆了电影中埋好的众多伏笔,反转了整部电影,让观众不由背脊发凉,醍醐灌顶。当你看完这部电影后,你脑海里记住的既不是血淋淋的镜头,也不是降头术的诡异凶残,而是记住了:善恶有报,因果循环。
电影中的血腥镜头有多吓人,你对这句话的体会就有多深。
三、《鬼肢解》

2007年10月8日,现象影业历时三年打造的恐怖电影《鬼肢解》上映,不仅一举成为当年最卖座恐怖电影,而且打破了鬼片在泰国金天鹅奖(有泰国奥斯卡奖之称)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史无前例地获得了八项提名。
《鬼肢解》虽然是取材自2001年震惊泰国的教授杀妻分尸案,但是相比于《恶魔的艺术》,它的血腥程度并不高,并没有出现赤裸裸的分尸镜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
崇梦到一起恐怖的凶杀案,梦里一个女人被残忍肢解,冲入下水道。更可怕的是,崇开始频繁出现幻觉,见到了面目狰狞的女鬼,地上爬行的婴儿,甚至清晰感受到了被肢解的痛感,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无果后,崇意识到也许这一切都跟那个被肢解的女子有关,这些恐怖的景象似乎是在向他传达某种信息,为了摆脱痛苦,崇踏上了漫漫寻凶路......
(以下影评含剧透,请慎重阅读)
这部电影就像一场绝妙的恐怖魔术秀,我们完全可以借用《致命魔术》里的台词来评价它:
所有魔术由三部分或者三个动作组成,第一步是“以虚代实”,魔术师秀出一个普通的东西,一叠纸牌、一只小鸟或者一个人:
《鬼肢解》的道具是恐怖电影里非常普通的东西——女鬼,导演以鬼魂托梦为噱头,利用“突然惊吓”的手法,向观众展示了这个面目狰狞的女鬼。

第二步是“偷天换日”,魔术师利用这个普通的东西,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现在你很想找出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要被骗,但是你不鼓掌,因为把东西变不见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回来:
导演采用双线叙事,明线是崇因鬼魂托梦被迫寻找真凶,暗线则辅之以苏西教授的视角,补充细节,埋下伏笔,幻觉与现实来回切换,推进剧情,从被女鬼吓破胆,到发现女鬼杀人,再到根据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最后以人格分裂反转,彷佛女鬼从来都不曾存在过,一切都是崇的臆想。

来到这里观众们恍然大悟,会把进度条拉回去寻找多如牛毛的细节,但是真正的细节你却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认真在看,你一直被导演牵着走。然后你把进度条拉回到19号停尸柜,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许多关于人格分裂的欧美电影,自自以为是的笑了起来,你不会鼓掌,甚至有点失望,认为这部恐怖片的反转没有亮点。
所以魔术都有第三个步骤,最难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
消失的女鬼再度出现,站在苏西身上打了个响指,解除了苏西的催眠,留下苏西痛入骨髓的惨叫以及一脸正经又准备开始拉进度条的你。

你,真的没有认真在看。
四、《鬼四虐》、《鬼五虐》


从2004-2007年,所有泰式恐怖电影都采用了罗伯特-麦基“故事三角理论”中的“大情节”叙事,单一的主角、线性时间、因果关系、闭合的结局......导演有足够的时间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但是2008-2009年的《鬼四虐》和《鬼五虐》却一改往日风格,转而采用“小情节”叙事,把四、五个恐怖短片故事组成一部恐怖电影,令人眼前一亮。
《鬼四虐》里比较出彩的有《鬼敲门》、《中间人》,前者讲述的是一个因车祸而行动不便的女孩在家里用手机跟陌生人聊天,期待恋爱的她满心欢喜地把自己的自拍照发给了对方,并要求陌生人也发自拍照给自己,结果诡异的事情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这个小故事创新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恐怖故事,它没有一句对白,全靠手机聊天以及女孩的演技来推进剧情,节奏紧凑,而且这个故事打破了以往泰国恐怖电影里一直强调的因果报应论,增添了荒谬感。

后者讲诉的是四个好友一起去露营,夜里无聊的他们开始讲恐怖故事,其中一个胆小鬼被吓得瑟瑟发抖,想要睡在中间位置,结果被无情拒绝,其中的A还笑着吓唬他:“如果我死了,我一定回来找谁在中间的人。”结果第二天漂流的时候,A却不幸溺毙......这个小故事成功地将搞笑与恐怖完美结合,让观众的小心脏如同做过山车般忽上忽下,在两种极端的情绪间来回切换,时而背脊发凉时而捧腹大笑,是少见的完美结合了喜剧元素的恐怖故事。(友情提示:这个小故事里的主角疯狂剧透、吐槽《鬼影》、《小岛惊魂》、《灵异第六感 》这三部电影的结局,如果不想被剧透建议先观看前面三部电影)

《鬼五虐》里比较出彩的有《带刺的棕榈树》、《亡魂二手车》、《鬼片场》,其中《鬼片场》跟《中间人》一样是恐怖搞笑故事,暂且不表。重点说一下《带刺的棕榈树》和《亡魂二手车》,前者改编自泰国取材自泰国马路经常发生的少年人向行使车辆掷石伤人的真实事件,很好地结合了泰国民间的饿鬼传说以及因果报应,也许它不是《鬼五虐》里最恐怖的故事,但绝对是最有特色和说教意义的。

而后者可以算是整部电影里比较恐怖的一个小故事,虽然跟《同房鬼病人》一样是靠封闭空间营造恐惧,但是却有意思的多:女主经常把出过重大车祸的废车包装成崭新二手车贩卖,结果某天夜里自己的孩子消失在二手车停车场,而女主在封闭压抑的空间里寻找孩子时不断遇见死于各种车祸的鬼魂,再加上巧妙的配乐,吓人程度不断升级。

另外,虽然都是“小情节”叙事,但是《鬼四虐》和《鬼五虐》还是有一点不同的。前者的四个故事是毫无关联的,而到了后者,导演们有意改变故事与故事相互独立的设定,比如《尸家便车》里最后那辆断手汽车其实也出现在了《二手车》的片头。又比如《同房鬼病人》里戴眼镜的胖医生出现在了《鬼片场》里,他说的病人死了指的是老头而非女演员。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联系终究有限,无法串联起五个故事,否则评分可以进一步提高。


2009年过后,泰国恐怖电影质量却开始走下坡路,基本都是在重复2004-2009年的这些电影套路,2013年虽然推出了近20年本土电影票房TOP1的《鬼夫》,但是这部电影却是对泰国民间传说的“幽魂娜娜”的第N次翻拍,上一次翻拍是1999年的《鬼妻》,本片的成功有一大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泰国民众对这个人鬼情未了传说的喜爱。而《鬼夫》后,至今泰国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恐怖电影,似乎曾经的辉煌仅仅是昙花一现。
注1:《鬼肢解》取材的教授杀妻分尸命案发生在2001年,主人翁是韦莎庞克山沙帝,他在泰国最高学府曼谷Chulalongkorn大学开课教授药理学。1981年他与妇产科医生宝朋莎结婚并育有两个孩子,后因感情不和与妻子协商离婚,但是被妻子拒绝,法院也要求双方和解。因此,韦莎庞克山沙帝在2001年2月20日用药将妻子迷晕,带离饭店,然后残忍地将其肢解,用抽水马桶把尸块冲入下水道。在宝朋莎长时间失踪之后,韦莎庞克山沙帝向警方报警,警方在深入调查后,把韦莎庞克山沙帝锁定为犯罪嫌疑人,最终在他的宿舍以及索菲特中央广场饭店马桶里发现残留的人体组织,经DNA检测后确定这些人体组织来自宝朋莎,同年,韦莎庞克山沙帝被判处死刑。
注2:向行使车辆掷石伤人的事件不仅泰国发生过,我国也曾发生这样的惨剧。2011惠东县三个无业村民在高速路边向往来车辆投石取乐、练胆,林某健投掷的石块打碎邢丹(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丛飞的遗孀)驾驶车辆的挡风玻璃,击中其头部致死,邢丹享年30岁。这三个无业村民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0年以及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