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英语的爱恨情仇
每晚学完英语后都会陷入焦虑与自我否定中,抱着纸巾边哭边抄写着单词,哭完又会觉得自己很好笑,不就英语这点小事至于哭成那个样子?
想想对英文的讨厌大概始源于二三年级学剑桥新概念的日子,每周六上午的补习班对我简直是最恐怖的时间,上课前就会冒汗紧张肚子疼,又没胆量翘课,哭丧着脸去上课,但只要下课不因为听写被老师留下,就会雀跃不已。
除却补习班的英语外,小学课本的知识着实不难,靠着点小聪明,也还能考入不错的中学。初中的班主任是英文老师,但因为她和在中学的一些遭遇,让我没喜欢上学习英文不说,对英语的厌恶又多了几分。
一直都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但真正对其学习态度的转变是大学时选的一门有关政治经济学的课。教授是很博学而又负责认真的院士,每周上课前都会布置两篇上百页的论文,课上要全班讨论和总结,当然其中有不少英文文献。
抱着挑战自我的心态选修那门课后,不知道该遗憾这是那学期唯一没拿A的课,还是不后悔当初做下的决定。对比三小时读不下一页英文paper的我来说,班上有些同学可以抱着五厘米的厚的课本侃侃而谈。英语是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勉强通过那门课后就决定,一定要直视英语和其做个了断。
最好的方式是目标驱动,那就选择出国念书吧,为了升学自然不得不学。然而,没想过跨出舒适圈的第一步会这么难。从最初对雅思考试的无知与不屑到认识到自己欠的功课太多的心态转变,我用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支付高昂费用找的英语老师,也没办法让单词印到你的脑子里,英语这东西,还是得自己学。
觉得现在自己可能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英语虐的天天哭的人,居然有点点开始喜欢读英文和写作时的感受。接受自身的劣势与不足,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哪怕知道结果可能不尽人意也要坚持到底,这样在未来回首时,才不会后悔。
“生命不仅你一个人有苦难,苦难也不会你一个人去背负。勇敢的面对它们,它们是你人生的导师。输,不可怕;怕,才可怕。”不知道迈过英语这道坎还要多久的时间,但要告诉自己不要害怕。Hang on to the thought of what you want, you can do 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