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多重耐药性临床探究及应对方式--贾晓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滥用抗生素、激素,乃至中药注射液的情况日益严重,药房等购药途径监管不到位,导致临床多重耐药性出现,医院在细菌耐药及其他耐药菌属日益增多,导致诸多疾病治疗疗程长,且常规用药方案处理,效果不佳,无论是更换给药途径或者是更换用药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临床耐药问题,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难题。
现阶段多重耐药菌慢慢成为医院感染的出现的重要病原菌,并且出现流行趋势,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临床医生在基础检查方面及卫生制度方面,以及多重耐药菌报告管理方面并不健全,包括相对应的消毒隔离方面更加不足,以至于在实际临床预防及处理能力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痰敏感培养只能指导医生更换抗生素等用药方案,并不能逆转耐药性。
以声动力学方法临床研究,始于1996年,发现声空化作用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抗菌药物更易进入细菌,并不是超声的热效应,研究发现超声还可以打通细菌生物膜的外基质,大分子抗菌药物、氧可迅速通过这些孔道进入细菌生物膜,从而增大抗菌药物在生物膜中的药物浓度,有效杀灭细菌,2009年,Ma等发表关于SDT抗微生物治疗前景的展望综述中提出,SDT不仅有抗炎、促进骨折愈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或许对微生物有杀伤作用,2011年,Liu等首次证实这一推测,研究显示超声联合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可以有效杀灭大肠埃希菌。
国内外已经发表关于SDT的抗微生物研究,超声频率选择低于1MHz,强度在1-6W/cm2,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SDT作用机制证实其,可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有效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并且增大抗生素在生物膜中的药物浓度,提高杀灭细菌等微生物的能力,并且SDT具有不良反应小、无创、避免耐药性、穿透力强,相对激光设备造价低廉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接受,并且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性、老年慢性耐药性、以及慢性结核病及肿瘤化疗药耐药等提供更好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