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屎宝鉴 | 从心推荐 大屎管料理特别篇
文为犬吃吃美食日记第39篇
此篇为猪先生约稿,阅读中若有不适,请忍住反胃坚持看完~我毕竟不是什么恶魔~不吓人哈~
饭点儿了,想吃啥?
粑粑!
如果听到这种回答,通常回一个“滚”字,就能结束脑残基友的抽风。
但总有那么几回,思绪会稍微一顿,粑粑的味道在心中百转千回,就如弯弯绕绕的肠道一样,找不到排泄的终点。
作为一种从屎中来,向屎而生的吃货种族,对动物体用于消化发酵的环节从未表现出忽视的态度。做香肠的肠衣,亦或是涮锅的鹅肠,大屎管在尽职尽责地完成营养分解吸收的任务后,贡献自己的躯体,为人类的餐桌增添一抹混合发酵的特殊气味。
千万别急着表现出恶心的表情,若将便便稀释1000倍,你会闻见一种被现代人视做爱情象征——玫瑰花(吲哚)的味道。说不定恰是这种过分浓郁的味道,才让人闻之掩鼻又欲罢不能。

驾驭特殊气味是对细心的考验。水和白酒反复清洗肠壁内侧,直到负责吸收养分的白色绒毛变得干干净净。为了避免油脂过厚影响口感,爆炒用的大肠还需撕去附着于内壁的油脂。
如果是做烧烤用,自然就能粗放一些。选取中国本土品种小黑猪,乳猪肉质鲜嫩易嚼,自是被人追捧的食材。二指宽的肥瘦,大块儿穿串,连着皮码上重料于火上烤制。耐心等上20分钟,你就能享受到属于跑山猪的奔放活力。
更吸引人的,是切长段,放于网上烧烤的肠段。
高温下,肠外侧皮质收缩,热力让内部的水分沸腾蒸发,你能在两侧切口处看见吱吱冒油的内侧白色绒毛挤做一团,急急排出油脂和水汽。

吃火盆烤肠,一定要等得起。过火才是这道菜的精髓,看肠变金黄后再等上一等,超越承受的热力让表皮一缩再缩,形成略微焦糊的表层。
切口在热力下缩紧,锁住内部组织防止溢出,同时又将原是固态的动物油脂化成一汪滚烫的鲜汁,凝聚独特气味精华。
就着烤网直接夹出,蘸上巴蜀地区烧烤标配的炒黄豆粉,一口爆浆,流出的油水在黄豆粉包裹下持续附着于烤脆的表皮上,豪爽又有回味的香。

若不是呼朋唤友的大阵仗,在跷脚牛肉家点上一份火爆脆肠配上白饭也是不错的一餐。
留于碗底的红油会本能地激起富足感,在炸脆的干辣椒和姜片内细细翻找脆肠的去向,也为单纯的吃饭行为增加一丝乐趣。
当然,千万别忽略掉店家招牌的翘脚牛肉。牛骨熬出的汤底,加上胡椒等辛味调料,要吃时,就用漏勺装一点嫩牛肉与圆白菜在锅里快速汆熟,装盘端出前不忘用大量的香菜葱段进一步提味,蘸上辣椒面,香哟~


但这些都不是肥肠被写入血液的最好归宿。
内脏之味,怎能忽略卤水这一称之为经典的搭配。一盘卤一杯啤酒,处理干净内部的肥肠,撇去油腻腥膻的特质,保留一丝余韵,在糖盐爆出焦糖太妃糖色以及五香卤底的作用下变得收敛温顺。

上桌微微热,蘸上辣椒面,牙齿压榨其肉身,香味缓慢释放于口唇之间,越嚼越香。小小一盘载满儿时逛菜市场熟食铺的味道,即便是餐前小菜也完全不够吃。
边嚼心里还不禁肖想小时候在攀枝花街边吃的肥肠米线。也是这样的味道,米线捞起往碗里浇上陈年卤汁和几块肥肠,香菜一撒,都过去二十年了,依旧记得那股香。有机会一定要再找到吃起来~(笑)
(以下为成都攀成钢地区 汇泉北路中粮鸿云悦街美食)
六熹手作抄手 卤水肥肠
猪评分:3.5星
评价:抄手挺一般的,但是卤菜和老鸭汤挺值得一吃
醉西昌 烤小黑猪小肠
猪评分:3星
评价:招牌小黑猪肉吃着很有幸福感,小肠多烤一段时间好吃的
杨三孃跷脚牛肉
猪评分:2.8星
评价:跷脚牛肉够嫩,个人喜欢不蘸辣椒面的味道,配合着火爆脆肠,不错的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