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1)
反脆弱的原型--毒物兴奋效应:小剂量的有害物质实际上会有利益有机体健康,一点点的危害,只要不是太多,会造福于有机体,因为它会触发一些过度反应,让有机体采取行动。
在这里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反脆弱这个概念,也许关键在于过度反应带来的行动、结果。
作者认为创新来源于惹上不致命麻烦时,解决麻烦带来的结果(包括意外结果)。关键还是在于麻烦,也就是刺激反应的压力源。用作者的话里说,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也有点像发明总是‘懒惰’的人想出来,在舒适环境下发明更少。
过度反应的一个列子是,如果你急着要完成某事,不妨将其交给办公室里任务最繁忙的那个人去做。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都会被浪费掉,因为空闲时间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无心向学,而一旦他们忙起来,他们往往会在其他任务上也更为积极。
冗余与反脆弱之间的关系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冗余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备用系统,留有余地,在过度反应下,还能利用存在的冗余进行‘保护’,并不能简单的理解冗余,它是一种机会主义,在极端情况下依旧能够存活。
信息的反脆弱性与信息本身的传播有关系,禁书被禁,但它更具有吸引力,这就是它的反脆弱性的表现,批评越多,可能传播的更广,例如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和《源泉》。
对有机体来说,压力源即是信息,压力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在向有机体这个复杂系统传达一种信号,有机体通过这种信号来正常运转,一个反常识是人类在急性刺激下比慢性刺激下表现更出色,慢性压力往往像是温水煮青蛙,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因为不确定性本身的不确定性,人类需要不断变化的应对未知的世界,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遭受慢性损伤。
因为系统存在层级,系统是反脆弱的,一般其内部的某些部分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具有脆弱性。进化中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作为整体的系统需要不断变化,进化本身就是依赖反脆弱性实现的,它喜欢压力、不确定性和混乱,而单个的生物体则是脆弱的,基因库正是利用冲击来确保优胜劣汰,提高整体的适应力。
在商业世界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餐馆总是不断在更替,正是因这些个体死亡、重建,给整个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创业公司同样如此,他们牺牲了个体利益,最终让整个系统更加健康、更具有活力。
进化不是服务于一个物种,而是服务于整个大自然。
错误同样是一种信息,如果你利用得当的话,在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即要素就不那么随机了,每一次试错都让你知道什么是行不通的,重复这个过程,你终能找到有效的方案。(但需要考虑系统是否支持你不断试错,以及你试错的成本。)
正是因为有错误,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从别人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反脆弱性的表现,飞机失事为飞机的改进、优化提供了信号,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让后来更多人免遭类似灾难,一部分人的牺牲、错误,让整个系统受益。
失败者往往犯错后不内省、不探究,觉得难堪,听不得批评,试图解释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用新的信息丰富自己,并开始新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