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中神秘的“国宝美人”

秦岭像一条巨龙般在华夏大地中部蜿蜒腾跃,尾巴甩在甘肃,横卧陕西,把龙头搭在河南。东西长一千六百多千米,承运了华夏文明,腾跃出生态屏障。这是一座伟岸、神奇、灵性的山,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父亲山,与欧洲阿尔卑斯山、美洲落基山脉并肩。
在这样一座原始的山林里,庇佑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这些世界知名的精灵。




「 秦岭四宝 」
大熊猫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形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四川大熊猫的头长近似熊,秦岭亚种的头圆更像猫,样子“萌萌哒”。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的胸部呈深棕色。

这两点使得秦岭大熊猫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所以秦岭大熊猫也被亲切的称为“国宝中的美人”。

别看现代大熊猫靠“卖萌”为生,要知道,在古代《史记》、《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作大雾,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也就是说,黄帝与蚩尤曾有过九次天昏地暗的大战,都没有胜利,最后不得已请来了九天玄女助阵,又联合炎帝,与蚩尤进行了一场翻天搅地的大战。
有意思的是,咱们都知道,古代牛人在作战时,若是没有顶级坐骑的话,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这场大战中,黄帝骑着坐骑应龙,炎帝骑着坐骑大鹏向蚩尤发起进攻,当时蚩尤的坐骑是啥呢?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就是下面这家伙


关于蚩尤胯下的坐骑,有一说是食铁兽,有一说是神兽貔貅,不管叫啥,但总归来说,都是现代的大熊猫。
这可不是胡诌,是有明确记载的。《神异经》中写道:“南方有兽,名曰啮铁,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看完这段记载,你注意到了什么?这不就是照着大熊猫的样子来写的吗?

可不得小瞧,没想到这些靠“卖萌”为生的熊猫,并不是只会啃竹子打滚,人家可是有着特异功能的——吃铁。关于大熊猫能“吃铁”的事也是有着证实的,曾将有人目睹一只大熊猫闯入农户家,吃了羊骨头,啃坏了菜刀、保温桶、木桶。还有动物园里一只大熊猫直接把一个盛装饲料的锑盆给吞吃下去了,金属碎片夹在粪便中排出。
看来在动物界的江湖当中,人送绰号“食铁兽”还是相当名副其实的。

我们脑补一下黄帝与蚩尤大战的场景,蚩尤骑着熊猫,与骑着龙的黄帝打的不可开交,可见当时熊猫是多么强悍。本能靠实力叱咤于动物界的熊猫,如今却只能龟缩在秦岭密林中,种群状况令人堪忧,甚至一度要靠人类帮助生育繁衍才能延续种群……曾经威风凛凛的神兽沦落到了以卖萌为业,它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除了吃铁,秦岭大熊猫还爱吃甜食、会激战斗殴来获得配偶权、会用尿液圈占领地、会向其他动物一样抛弃更瘦弱的幼仔、会“调虎离山”保护幼仔、会严格教授幼仔生存技能、会“狠心抛弃”长大的孩子、会在遇到困难时向农户求救、会偷懒去农户家里美美地享受一顿“五星级服务”……


关注秦岭,关注秦岭大熊猫,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以亲近者的姿态,把笔触伸向秦岭大熊猫,伸向这群野性与灵气并存的“国宝美人”,去揭开秦岭大熊猫的生存秘密与繁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