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6月读书总结
我还有很多事要做。从前我总是把事情推到将来,因为我以为生命意味着永恒。而等我觉得生命毫无意义的时候,我又对那些事失去了兴趣。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保罗.柯艾略
六月总算在期盼中结束了,这次我总算没有继续浪费时间,而是坚持了读书的习惯。
这个月总共读了15本书,超出预期了,完美收官。
月初的时候整个人挺轻松的,待在墨尔本的一个便宜旅馆里,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门吃便宜又好吃的日料,吃完了就散步去图书馆,在那里安安静静的读几个小时书,天色渐晚的时候才悠悠吹着微冷的风走出图书馆,谷歌找家便宜又好评多的店去吃晚饭,吃完又散着步回旅馆。晚上就写写随笔继续读书或是玩会游戏刷刷微博,凌晨才沉沉睡去。
四号就启程去falls creek了,坐了火车,中间转大巴,再之后又坐小车。那边已经下过一次大雪了,所以工作的第一天铲了一天的雪,让已经半年没有工作的我着实累得不轻,中间有段时间腰都没办法直起来。所以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挺艰难的,过了好几天才习惯。
工时平时不多,还没到高峰期没什么游客,我守着一个卖东西的铺子,大部分时候都很清闲,就是要吹着冷风和忍受无聊。刚工作没几天就经历又是姨妈又是感冒,还腰酸背痛,整个人丧得不行,稳定下来之后才好起来。每天工作也才四五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玩手机和读书写字了。所以这才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我定了个计划,每天至少读书两个小时,今天刚好是第三十天,已经圆满达成了。
在这15本书之中, 最喜欢的是《鱼王》,喜欢俄罗斯人与大自然之间的那种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关系,虽然在原始森林里条件艰苦,但也许正是这恶劣的环境才造就了俄罗斯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对于自然的描写,里面大段大段的,读来却并不觉得枯燥或无聊,反到饶有兴致地一读再读。对于作者笔下的叶尼塞河,还有深夜的原始森林和猎人的小木屋都充满了幻想,只怕现今那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吧。‘他仿佛向群山走去,走着走着,却怎么也走不到。他觉得自己朦朦胧胧在思念着什么而且不明根由地动情了,他惬意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以往的一切烦恼,以及对那一种令人激动的、难以说明的东西的幻想,即对于另一种生活、对爱的幻想,如果不能在这里,在这白色的群山之间得到实现,那么多少也会有个明彻的结果,他将变得内心宁静,也不会再浪迹大地,终于找到内心的,也可能是人生的归宿。’
还喜欢《无人生还》,以前看柯南的时候就很喜欢那种在孤岛上或是一个封闭的地区的连环杀人案,觉得特别刺激,现在那个梗知道来自于哪里了。另一个喜欢的原因是书里是群像,没有一个特定的主角,也没有站在哪一个人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所以虽然我们处在上帝视角看来就更客观,虽然仍然不知道凶手是谁,直到书的最后。之前已经看过同名英剧,所以对于真相我倒没有太过惊讶。但是读这本书也是一个享受,我刚好在从墨尔本去往fallscreek路上的火车里读了这本书,在旅途中读来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也很喜欢汪曾祺的《旅食集》,之前早就读过汪老的《人间草木》和《矮纸集》,初读《人间》已经惊为天人,第一次接触到写吃食和草木还有童趣那么跃然纸上的作品,简直喜欢的不得了。《矮纸集》也喜欢,特别是羊舍的夜晚和放水,这样的故事真有趣,真想一听再听,一读再读。《旅食集》也有意思,后面有很多段就像菜谱一样,读着读着感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如今远在异国他乡,汪老的文字可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啊,家乡的那些路边摊小吃,还有古朴的大街小巷,无不让我想念。
《呼兰河传》也和汪曾祺的书一样,是会引起乡愁的,特别是我这种小时候在乡间度过的人,引起共鸣的地方特别多。
《神探伽利略》也挺好,只不过没有东野圭吾的其他几本书那么让我惊艳,经典的《白夜行》,猜不着中间也猜不着结局的《嫌疑人X的献身》,还有带有温情的《解忧杂货店》。这本书是由好几个短篇组成的,读起来很快。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倒是真的让我惊艳了一回,也可能是我当时正处于工作的低谷,感冒与姨妈齐来整个人丧到不行,所以读到这本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虽然我的小不幸与史铁生比起来简直不算回事,但是也正由于那样的心境才让我与这本书一见如故,喜欢的不得了。这是我在六月间读的书之中第二喜欢的书。我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早几年就非常喜欢这段话:‘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鲁迅的两本《朝花夕拾》与《呐喊》,相比较下来,更喜欢《呐喊》,特别喜欢孔乙己的故事和社戏,最最最中意的就要算是社戏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两本书中的很多篇章早就在上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的书无论何时都不过时,社会一直是’吃人的“,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想到了《挪威的森林》,可能是因为相似的疗养院还有里面的生活方式,也都和自杀迷惘有关。而女主的很多思想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想着,只不过我们没有走到极端。:‘我还有很多事要做。从前我总是把事情推到将来,因为我以为生命意味着永恒。而等我觉得生命毫无意义的时候,我又对那些事失去了兴趣。’谁不是呢?
《我们仨》,读来有太多觉得震惊的地方,原来学霸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啊,原来那些离我们遥不可及的人的生活也是柴米油盐也会生老病死,读来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说实话,还是挺向往的,除去生离死别,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
雷蒙德. 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初读还有点云里雾里,读到后面开始欣赏了起来,特别喜欢书里很多初看觉得很玄仔细一读又觉得妥帖的不得了的修辞手法。也蛮羡慕侦探的生活,甚至他吃三明治配啤酒都觉得好香,还有每天早上的咖啡,酒吧里的那杯螺丝起子。
阿城的《遍地风流》,这本书是重新拾起来读的,去年已经读了一半多。还记得去年初读《树王.棋王.孩子王》的震撼,那本书已经成了我心目中的经典,之后也会一读再读。
今天读的《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面包》,前几年看过日剧,很喜欢,特别喜欢日剧里的日常生活与美食。读了小说之后发现日剧还是挺尊重原著的,我读着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日剧里面的场景。
另一本日本小说《编舟记》,电影前几年看过,冲着龙平去的,看了之后很喜欢,没想到龙平和小田切让意外的很适合演对手戏,两个池面我都喜。读了小说之后更觉得电影选角很棒,动漫之前也出了,我还没去看呢。话说龙平什么时候上新剧?
15本书里唯一的一本英文小说《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其实故事我倒没什么兴趣,可能过了青少年的年龄了,完全没有共鸣。只不过是由于近期想重新开始读英文小说,而这本刚好又短又简单而已。
以上。
七月继续读书写字,虽然雪季开始估计快忙起来了,再加上还想去滑雪可能没有六月这么清闲了,但是我仍然会挤出时间来读书的。我总是在行万卷路的时候才会想起读万卷书,在家里宅了快五个月的时候居然只读了3本书,真是死于安乐了,还是忧患更有惊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