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高考时
查看话题 >文明的韧性-2019高考作文
上个周末,Arizona骄阳似火。为了复原人类学家拿着小毛刷一点点把残垣挖掘出来的不易,也为了体验远离现代化制冷设备古人的真实生活,下午两点我们到达了Phoenix城市里的Pueblo Grande Museum. 450-1450 AD时期的印第安人曾经生活在这里。大部分民居都被时间侵蚀了屋顶,只留下残缺的四壁。近千年的历史扬起土黄色遗址上的风沙,又重新堆叠在裸露的砖石上。曾经留在房屋里的人声鼎沸和欢声笑语早以消逝,耳边响起的是近在咫尺的飞机轰鸣和火车呼啸。望着从古代人类的客厅地板上长出来的蒲草,郁郁葱葱摇曳着,让我不禁发问:什么是文明的韧性?
四季交替,权利更迭。文明就像考古学家挖掘化石,在同一片土地上,新的文明覆盖在旧的文明之上。每一次的掌权者的更换,都伴随着流血、战乱和动荡。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秦皇汉武到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中华文明历经风雨五千年。也许生活在清明上河图里的人们不会想到,数百年后自己的故土城门就被蒙古人的铁骑所踏破。平民们流离失所,国破家亡。可是文明的火种并不在统治者的手中啊。普罗米修斯早已把火种从神灵的殿堂偷到了人民的手中。我们从来自伊朗的钴蓝色颜料中,创造出了青花瓷。天青色的烟雨为绽放的繁花笼罩了一层朦朦的薄纱,多了一丝异域的风情。而正是这民族碰撞出的青花瓷,如今已成为中国的代表,被世界所欣赏,甚至“中国”都以此命名。为了描述今天一切技术的基石-数学,我们所用的是阿拉伯数字。丝路迢迢,漫漫黄沙,大漠孤烟,夕阳里商队缓缓而行。当我们用阿拉伯数字来建设我们的文明伟业的时候,不知道能不能听见时空回转间游走于层层峦峦的大漠之上的驼铃声声。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民通过汉族与蒙古族的交流,中华中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使星星点点的文明之火点燃了元朝的整片银河。
穿过印第安人房屋的残垣断壁,博物馆里陈列着他们使用过的碾碎谷物的农具,闲暇时光用来娱乐的硬质足球,还反复播放着他们如何用简易的工具建造运河和自动农业灌溉系统。他们真的离开了吗?还是他们其实已经成为了我们?总觉的那宽阔平坦的足球场地像极了中美洲的玛雅人在原始雨林里蹴球场,那毛细血管般的水渠恍惚间就和现在的运河系统相互交叠。也许在这里的生活并不是不满足,但心中只要拥有向往更美好生活的愿望,人类就可以一直走下去。如果文明是片汪洋大海,这一个个人类学遗址,一片片残瓦破片,就是浮在这片海上唯一的码头。站在渡口,张望着时间的航帆掠过,水面洒满了人类智慧的荣光。
"文明是一束微弱的光,不理会,便容易淹没在现代的光影里。只要仔细寻觅,历史和未来就握在手心。" 我想,文明的韧性就是文明以各种形式在人类中传承与升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