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肠万千为谁廻?——《叶塞尼娅》
不仅仅是“爱情短笛”
长诗一般优美的配音和流水一般委婉的音乐声中,主人公们起伏跌宕的命运随着故事情节一波一波曲折地展开,再一次把人带回到那个遥远的国度,那个遥远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一个以流浪卖艺为生的吉卜赛部落来到墨西哥内地一个小镇。美丽泼辣、大眼睛黑头发的吉卜赛姑娘叶塞尼娅在餐馆为白人军官奥斯瓦尔多和助手巴科看完手相,被奥斯瓦尔多无理强吻。作为报复,叶塞尼娅拿走了他的钱包。由于钱包中有一份机密名单,奥斯瓦尔多来到城外的吉卜赛人住地,找到了叶塞尼娅。经过一番充满趣味和甜蜜的波折,两人萌生了爱慕之情,并依照吉卜赛人的习俗举行了婚礼。而出生不久就一直佩戴在叶塞尼娅胸前的那个“白人像章”,又隐隐地透露出她那不寻常的身世。
婚后不久,奥斯瓦尔多奉命单独去执行紧急任务,不幸被俘。叶塞尼亚每天心急如焚地等着奥斯瓦尔多,但丝毫没有他的音讯。几个月过去了,忍饥挨饿地苦苦等待的叶塞尼亚以为自己被奥斯瓦尔多抛弃了,只好随一直深爱自己的吉卜赛青年巴尔多返回吉卜赛部落。不久战争取得胜利,奥斯瓦尔多获释回来,朋友却告诉他,叶塞尼亚“等不下去”同另一个吉卜赛男人离去了。误以为爱妻对自己不忠的奥斯瓦尔多痛苦万分,来到位于墨西哥城的教父拉蒙家养病休息,在那里他结识了美丽天真但又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路易莎。
不知自己病情的路易莎热烈地爱上了奥斯瓦尔多。心境不佳的奥斯瓦尔多对这个随时有死亡可能的可怜的姑娘顿生同情。他接受了路易莎的爱,一个门当户对的婚礼即将举行。而叶塞尼娅于万念俱灰之中,一个月后也将接受部落头人的安排,成为巴尔多的妻子……
剧情发展到这里,似乎只是许许多多爱情电影中常见的情人之间的一种误会,人们有理由期待这种误会很快会得到消除,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是这样,不管消除误会的过程有多少悲欢离合,《叶塞尼娅》也不过是一部出色的爱情影片而已。
《叶塞尼娅》感人至深之处,就在于“不落窠臼”——不是简单地演绎爱情,而是由此延伸出一种远比爱情更为崇高更为感人的神圣情感……
柔肠百转皆为情
可以说,故事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在叶塞尼娅、奥斯瓦尔多的爱情中又出现了那个美丽天真而又善良的路易莎之后——
接下去的剧情把观众的心带到了第一个情感冲突的高潮。叶塞尼娅不是吉卜赛人,而是白人贵族家庭中才出生就被遗弃给吉卜赛人的私生女。但从小在吉卜赛部落长大的叶塞尼娅,具有这个终年坐在大篷车上流浪的民族那种热情奔放、敢爱敢恨而又决不甘心受人凌辱的天性:她似乎毫无顾忌地和各种阶层的人打交道,从来不为自己是个穷苦的吉卜赛人而自卑,但如果“谁欺负吉卜赛人,就便宜不了他!” 为此,她用“偷”来让那个把吉卜赛人当作“贼”的餐馆老板和强吻自己的白人军官“感到后悔”,她用石头把那个竟想非礼自己的奥斯瓦尔多差点砸死,她用打翻餐盘和怒掀桌布的“惊人之举”,在那个公然宣称“这儿不招待吉卜赛人”的旅馆餐厅引发了一场令人捧腹大笑的混战!
影片中,当叶塞尼娅知道自己的身世后, 第一个冲动就是“恨”,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伤心。她第一次回到自己出生的那个非常富有的“白人家里”,是充满挑衅地面对内心忏悔不已的“该死的”那一家人。她不要钱财也不要什么权利,只想用“大闹一场”来解恨:“我今天到这里来,就是想告诉你们:我恨透了你们这些人!”面对初次见面的亲生母亲的涟涟泪眼,她冷冷地拒绝了任何发自亲情的接近:“请别过来,太太!我不是到你们这儿来找你这种母爱的……”,“你说了一个多么悲惨的故事,太太,可是它打动不了我的心。也许,你是我的母亲,可我的心给另一个女人了”。当生母哭泣着告诉她:“从你被抱走以后,我整整流了二十年的眼泪。如果说你找到了一个善良的母亲,也许是由于我的祈祷……”她立即打断说:“也许是?我是找到了,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母亲,她把她的心她的全部的爱都给了我!”她说的“另一个女人”,“一个真正的母亲”,就是那位在20年贫穷困苦的流浪生活中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成人的吉卜赛养母。当她的外公胡里奥忏悔地把当初抛弃她的原因告诉了她,并想得到她的原谅,得到的则是她切齿痛恨的回答:“干得好哇,先生!” ,“至于说到你,我的心里只有恨!为你女儿的痛苦去永远痛苦吧,这是对你的惩罚!”
这里,影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双手叉腰、性烈如火、爱憎分明的烈性女子。
第二个情感冲突的高潮,则来自叶塞尼娅发现那个天真烂漫的路易莎,竟是自己的妹妹,而路易莎的未婚夫竟是自己深爱着的奥斯瓦尔多——这个贵族之家不仅遗弃了她,还要夺走她的丈夫!
其实,影片中的叶塞尼娅对这个同母异父的妹妹,有着一种跟她刚烈的天性似乎格格不入的天生的柔情。当她在生母家里大闹了一场,在离去的门口遇到路易莎,并且确认她就是自己的妹妹,她充满愤恨的眼神立即变得那么柔和。她巧妙地阻止了生母想把真相告诉路易莎的想法:“太太,我给你‘算命’说的话,都是胡诌的,用不着跟她说。只要我一走出这个家,什么都跟过去一样了!” 她不想让妹妹心里为自己有个被遗弃的姐姐而留下任何阴影。
可是,当她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其实还是深爱着自己,但又不知为什么马上就要和路易莎结婚时,她开始对那个完全不知情的亲妹妹又爱又恨起来。在那个爱喝酒其实清醒睿智的吉卜赛外婆玛亨达的鼓励下,她决定回到那个自己深为恨之的家中,以“抢回”自己的丈夫。面对天真友好同时又陶醉在爱情幸福中的路易莎,她强行压制着自己的情感。最后,她终于控制不住了,动情地用一种渗着撕心裂肺之痛的声调告诉自己的生母:“奥斯瓦尔多,路易莎的未婚夫,——他是我丈夫!”面对生母惊愕的表情,这个刚烈女子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盈盈泪花:“你告诉我,如果你能把我和路易莎一样看待,你能不能把路易莎的未婚夫还我,还给我!路易莎什么都有了,太太——金钱,家庭,幸福……可我什么也没有,除了奥斯瓦尔多的爱情……”,“我之所以和你亲近,是因为我知道你会帮助我。”这个看起来那么坚强那么刚烈其实又那么可怜的姑娘,甚至第一次哭泣地跪下:“求求你——妈妈,帮帮我吧,帮帮我!”
看到这里,相信许多人都想哭……
而接下去的剧情,又把观众的心带到了第三个情感冲突的高潮——
(太太,哭泣地)叶塞尼娅,如果路易莎她不是有严重的心脏病,那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叶塞尼娅,站起身来)你撒谎,你撒谎!路易莎根本没——
(太太,泣不成声地)我发誓! ——路易莎……活不了多久了……
当她知道路易莎患有致命的严重心脏病,不能受到强烈刺激,而且活不了多久时,她惊呆了!千般怜爱、万种情恨交织在心头,影片没有具体展现这位似乎总是那样不依不饶的野性姑娘在想些什么,可在路易莎婚礼的前夕,一句发自肺腑的“我越来越爱你了,路易莎,我发誓……”,却充分表现出了她那充满柔情的善良的一面——她决心把自己对那个“我爱他胜过我自己的人”的刻骨铭心的爱,永远埋在心中。在即将做新娘的路易莎面前,她忍着内心极度痛苦的煎熬和折磨,强作笑脸告诉一直担心的生母:“你放心吧,妈妈!我会处处为她着想的……”她准备在路易莎和奥斯瓦尔多结婚的那一天永远离开这个遗弃过她的贵族之家,重新回到吉卜赛部落……
影片末尾,却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美满结局——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这对历尽坎坷的有情人,终于在婚礼进行曲庄重欢快的节奏中,缓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洒向世间都是爱
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大众电影》2007年第23期有一篇署名李一鸣的影评文章《曾经的墨西哥电影》,写得非常精彩。
文章开头写道——
在一个已经远去的时代里,电影曾经是我们平淡的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食粮。那时的每一部好的电影,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乃至片中的场景,就如同现在的大片,不停地被人们传颂和回味,并成为人们经久不灭的记忆。以至于——现在想起来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连来自墨西哥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度的几部情节剧,在那个世纪70年代末的日子里,也曾经成为我们难忘的精神盛宴。毫无疑问,每个曾经历过那个刚刚开放时代的人都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叶塞尼亚》《冷酷的心》;甚至,我们至今都未必敢于去挑战我们自己当年曾被这两部电影打动的神圣情感。
是啊,如果剧情的发展只有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的爱情波折,整个电影只会是一段风趣而曲折的爱情故事,不会有评论中说的“神圣情感”。
《叶塞尼娅》展示给观众的,不是那种狭义的男女之爱,而是一种复合的爱,一种冲破了世俗观念樊篱的博爱,一种纠正了贫富阶层偏见的真爱,一种扫除了种族歧视成见的感人的慈爱,一种愿为他人幸福舍已牺牲的崇高的仁爱,一种由这一切而生发的最广博也是最深远的人间之爱!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那个被遗弃的白人女婴在吉卜赛部落里得到了真正的母爱;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貌似野蛮的吉卜赛部落认可了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的婚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叶塞尼娅从来不为自己是一个贫穷流浪、卖艺为生的吉卜赛人而感到卑贱……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奥斯瓦尔多决心跟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路易莎结婚;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叶塞尼娅决定用锥心切骨的痛苦牺牲成全路易莎的幸福;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知道真相后的路易莎含着眼泪毅然退出了这场注定只会留下巨大遗憾的似乎无法拆解的情感扭结,以报答“一个姐姐的真正的爱”……
剧中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沐浴在这种广博之爱的霞光中——无论是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还是那个可怜可爱又可敬的小路易莎;无论是脏兮兮的大篷车中叶塞尼娅的吉卜赛外婆和养母,还是那个二十年中以泪洗脸的叶塞尼娅生母;无论是吉卜赛部落的头人和青年,还是奥斯瓦尔多所在部队的战友和上司。
如果说有过什么“对立面”的话,那就是路易莎的爷爷和外公。一个出于世俗的偏见曾极力反对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的婚姻,一个为了掩盖女儿的耻辱遗弃了刚出生的小叶塞尼娅。影片中,这两个人最后都转变了,成为圆满结局的催化者……
至于叶塞尼娅,打开她那看似野蛮和粗俗的心灵坚壳,里面有着一颗世间最柔情也最真情的爱心!
《叶塞尼娅》是1979年国内举办的墨西哥电影节上推出的三部墨西哥影片之一,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另外两部电影是《冷酷的心》和《玛丽娅》。翻了一下当年的日记,应该是在1979年9月份看的,当时自己还是南京航空学院二年级的学生。
叶塞尼娅愿为他人幸福舍已牺牲的“成人之美”,当年曾深深感染了自己,也深深触动了自己……
这也是多年来自己对《叶塞尼娅》一直难以忘怀的一个主要情结。
长诗一般优美的配音和流水一般委婉的音乐声中,主人公们起伏跌宕的命运随着故事情节一波一波曲折地展开,再一次把人带回到那个遥远的国度,那个遥远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一个以流浪卖艺为生的吉卜赛部落来到墨西哥内地一个小镇。美丽泼辣、大眼睛黑头发的吉卜赛姑娘叶塞尼娅在餐馆为白人军官奥斯瓦尔多和助手巴科看完手相,被奥斯瓦尔多无理强吻。作为报复,叶塞尼娅拿走了他的钱包。由于钱包中有一份机密名单,奥斯瓦尔多来到城外的吉卜赛人住地,找到了叶塞尼娅。经过一番充满趣味和甜蜜的波折,两人萌生了爱慕之情,并依照吉卜赛人的习俗举行了婚礼。而出生不久就一直佩戴在叶塞尼娅胸前的那个“白人像章”,又隐隐地透露出她那不寻常的身世。
婚后不久,奥斯瓦尔多奉命单独去执行紧急任务,不幸被俘。叶塞尼亚每天心急如焚地等着奥斯瓦尔多,但丝毫没有他的音讯。几个月过去了,忍饥挨饿地苦苦等待的叶塞尼亚以为自己被奥斯瓦尔多抛弃了,只好随一直深爱自己的吉卜赛青年巴尔多返回吉卜赛部落。不久战争取得胜利,奥斯瓦尔多获释回来,朋友却告诉他,叶塞尼亚“等不下去”同另一个吉卜赛男人离去了。误以为爱妻对自己不忠的奥斯瓦尔多痛苦万分,来到位于墨西哥城的教父拉蒙家养病休息,在那里他结识了美丽天真但又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路易莎。
不知自己病情的路易莎热烈地爱上了奥斯瓦尔多。心境不佳的奥斯瓦尔多对这个随时有死亡可能的可怜的姑娘顿生同情。他接受了路易莎的爱,一个门当户对的婚礼即将举行。而叶塞尼娅于万念俱灰之中,一个月后也将接受部落头人的安排,成为巴尔多的妻子……
剧情发展到这里,似乎只是许许多多爱情电影中常见的情人之间的一种误会,人们有理由期待这种误会很快会得到消除,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是这样,不管消除误会的过程有多少悲欢离合,《叶塞尼娅》也不过是一部出色的爱情影片而已。
《叶塞尼娅》感人至深之处,就在于“不落窠臼”——不是简单地演绎爱情,而是由此延伸出一种远比爱情更为崇高更为感人的神圣情感……
柔肠百转皆为情
可以说,故事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在叶塞尼娅、奥斯瓦尔多的爱情中又出现了那个美丽天真而又善良的路易莎之后——
接下去的剧情把观众的心带到了第一个情感冲突的高潮。叶塞尼娅不是吉卜赛人,而是白人贵族家庭中才出生就被遗弃给吉卜赛人的私生女。但从小在吉卜赛部落长大的叶塞尼娅,具有这个终年坐在大篷车上流浪的民族那种热情奔放、敢爱敢恨而又决不甘心受人凌辱的天性:她似乎毫无顾忌地和各种阶层的人打交道,从来不为自己是个穷苦的吉卜赛人而自卑,但如果“谁欺负吉卜赛人,就便宜不了他!” 为此,她用“偷”来让那个把吉卜赛人当作“贼”的餐馆老板和强吻自己的白人军官“感到后悔”,她用石头把那个竟想非礼自己的奥斯瓦尔多差点砸死,她用打翻餐盘和怒掀桌布的“惊人之举”,在那个公然宣称“这儿不招待吉卜赛人”的旅馆餐厅引发了一场令人捧腹大笑的混战!
影片中,当叶塞尼娅知道自己的身世后, 第一个冲动就是“恨”,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伤心。她第一次回到自己出生的那个非常富有的“白人家里”,是充满挑衅地面对内心忏悔不已的“该死的”那一家人。她不要钱财也不要什么权利,只想用“大闹一场”来解恨:“我今天到这里来,就是想告诉你们:我恨透了你们这些人!”面对初次见面的亲生母亲的涟涟泪眼,她冷冷地拒绝了任何发自亲情的接近:“请别过来,太太!我不是到你们这儿来找你这种母爱的……”,“你说了一个多么悲惨的故事,太太,可是它打动不了我的心。也许,你是我的母亲,可我的心给另一个女人了”。当生母哭泣着告诉她:“从你被抱走以后,我整整流了二十年的眼泪。如果说你找到了一个善良的母亲,也许是由于我的祈祷……”她立即打断说:“也许是?我是找到了,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母亲,她把她的心她的全部的爱都给了我!”她说的“另一个女人”,“一个真正的母亲”,就是那位在20年贫穷困苦的流浪生活中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成人的吉卜赛养母。当她的外公胡里奥忏悔地把当初抛弃她的原因告诉了她,并想得到她的原谅,得到的则是她切齿痛恨的回答:“干得好哇,先生!” ,“至于说到你,我的心里只有恨!为你女儿的痛苦去永远痛苦吧,这是对你的惩罚!”
这里,影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双手叉腰、性烈如火、爱憎分明的烈性女子。
第二个情感冲突的高潮,则来自叶塞尼娅发现那个天真烂漫的路易莎,竟是自己的妹妹,而路易莎的未婚夫竟是自己深爱着的奥斯瓦尔多——这个贵族之家不仅遗弃了她,还要夺走她的丈夫!
其实,影片中的叶塞尼娅对这个同母异父的妹妹,有着一种跟她刚烈的天性似乎格格不入的天生的柔情。当她在生母家里大闹了一场,在离去的门口遇到路易莎,并且确认她就是自己的妹妹,她充满愤恨的眼神立即变得那么柔和。她巧妙地阻止了生母想把真相告诉路易莎的想法:“太太,我给你‘算命’说的话,都是胡诌的,用不着跟她说。只要我一走出这个家,什么都跟过去一样了!” 她不想让妹妹心里为自己有个被遗弃的姐姐而留下任何阴影。
可是,当她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其实还是深爱着自己,但又不知为什么马上就要和路易莎结婚时,她开始对那个完全不知情的亲妹妹又爱又恨起来。在那个爱喝酒其实清醒睿智的吉卜赛外婆玛亨达的鼓励下,她决定回到那个自己深为恨之的家中,以“抢回”自己的丈夫。面对天真友好同时又陶醉在爱情幸福中的路易莎,她强行压制着自己的情感。最后,她终于控制不住了,动情地用一种渗着撕心裂肺之痛的声调告诉自己的生母:“奥斯瓦尔多,路易莎的未婚夫,——他是我丈夫!”面对生母惊愕的表情,这个刚烈女子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盈盈泪花:“你告诉我,如果你能把我和路易莎一样看待,你能不能把路易莎的未婚夫还我,还给我!路易莎什么都有了,太太——金钱,家庭,幸福……可我什么也没有,除了奥斯瓦尔多的爱情……”,“我之所以和你亲近,是因为我知道你会帮助我。”这个看起来那么坚强那么刚烈其实又那么可怜的姑娘,甚至第一次哭泣地跪下:“求求你——妈妈,帮帮我吧,帮帮我!”
看到这里,相信许多人都想哭……
而接下去的剧情,又把观众的心带到了第三个情感冲突的高潮——
(太太,哭泣地)叶塞尼娅,如果路易莎她不是有严重的心脏病,那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叶塞尼娅,站起身来)你撒谎,你撒谎!路易莎根本没——
(太太,泣不成声地)我发誓! ——路易莎……活不了多久了……
当她知道路易莎患有致命的严重心脏病,不能受到强烈刺激,而且活不了多久时,她惊呆了!千般怜爱、万种情恨交织在心头,影片没有具体展现这位似乎总是那样不依不饶的野性姑娘在想些什么,可在路易莎婚礼的前夕,一句发自肺腑的“我越来越爱你了,路易莎,我发誓……”,却充分表现出了她那充满柔情的善良的一面——她决心把自己对那个“我爱他胜过我自己的人”的刻骨铭心的爱,永远埋在心中。在即将做新娘的路易莎面前,她忍着内心极度痛苦的煎熬和折磨,强作笑脸告诉一直担心的生母:“你放心吧,妈妈!我会处处为她着想的……”她准备在路易莎和奥斯瓦尔多结婚的那一天永远离开这个遗弃过她的贵族之家,重新回到吉卜赛部落……
影片末尾,却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美满结局——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这对历尽坎坷的有情人,终于在婚礼进行曲庄重欢快的节奏中,缓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洒向世间都是爱
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大众电影》2007年第23期有一篇署名李一鸣的影评文章《曾经的墨西哥电影》,写得非常精彩。
文章开头写道——
在一个已经远去的时代里,电影曾经是我们平淡的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食粮。那时的每一部好的电影,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乃至片中的场景,就如同现在的大片,不停地被人们传颂和回味,并成为人们经久不灭的记忆。以至于——现在想起来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连来自墨西哥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度的几部情节剧,在那个世纪70年代末的日子里,也曾经成为我们难忘的精神盛宴。毫无疑问,每个曾经历过那个刚刚开放时代的人都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叶塞尼亚》《冷酷的心》;甚至,我们至今都未必敢于去挑战我们自己当年曾被这两部电影打动的神圣情感。
是啊,如果剧情的发展只有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的爱情波折,整个电影只会是一段风趣而曲折的爱情故事,不会有评论中说的“神圣情感”。
《叶塞尼娅》展示给观众的,不是那种狭义的男女之爱,而是一种复合的爱,一种冲破了世俗观念樊篱的博爱,一种纠正了贫富阶层偏见的真爱,一种扫除了种族歧视成见的感人的慈爱,一种愿为他人幸福舍已牺牲的崇高的仁爱,一种由这一切而生发的最广博也是最深远的人间之爱!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那个被遗弃的白人女婴在吉卜赛部落里得到了真正的母爱;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貌似野蛮的吉卜赛部落认可了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的婚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叶塞尼娅从来不为自己是一个贫穷流浪、卖艺为生的吉卜赛人而感到卑贱……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奥斯瓦尔多决心跟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路易莎结婚;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叶塞尼娅决定用锥心切骨的痛苦牺牲成全路易莎的幸福;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知道真相后的路易莎含着眼泪毅然退出了这场注定只会留下巨大遗憾的似乎无法拆解的情感扭结,以报答“一个姐姐的真正的爱”……
剧中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沐浴在这种广博之爱的霞光中——无论是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还是那个可怜可爱又可敬的小路易莎;无论是脏兮兮的大篷车中叶塞尼娅的吉卜赛外婆和养母,还是那个二十年中以泪洗脸的叶塞尼娅生母;无论是吉卜赛部落的头人和青年,还是奥斯瓦尔多所在部队的战友和上司。
如果说有过什么“对立面”的话,那就是路易莎的爷爷和外公。一个出于世俗的偏见曾极力反对叶塞尼娅和奥斯瓦尔多的婚姻,一个为了掩盖女儿的耻辱遗弃了刚出生的小叶塞尼娅。影片中,这两个人最后都转变了,成为圆满结局的催化者……
至于叶塞尼娅,打开她那看似野蛮和粗俗的心灵坚壳,里面有着一颗世间最柔情也最真情的爱心!
《叶塞尼娅》是1979年国内举办的墨西哥电影节上推出的三部墨西哥影片之一,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另外两部电影是《冷酷的心》和《玛丽娅》。翻了一下当年的日记,应该是在1979年9月份看的,当时自己还是南京航空学院二年级的学生。
叶塞尼娅愿为他人幸福舍已牺牲的“成人之美”,当年曾深深感染了自己,也深深触动了自己……
这也是多年来自己对《叶塞尼娅》一直难以忘怀的一个主要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