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ie & Lowell
假如存在一种东西,你从未真正地拥有,却已经永远地失去,你该作何回应?
这是我在听《Carrie & Lowell》时盘亘在心头的困惑,更是迈入不惑之年的 Sufjan Stevens 试图通过11首歌来回答的人生命题。
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我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谈何失去?就算是失去,为何必定是我的失去?这种矛盾的特质却莫名契合Stevens想要捕捉的一种东西:他和她母亲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
从过往围绕 Stevens 的逸闻中我们可以很快地证实这段关系确实名存实亡。Stevens 的母亲一生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Stevens 三四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毫无征兆地失踪,有时是几天,有时是几个月甚至几年。Stevens 至今都还记得,年幼的自己被突然发病的母亲抛弃在在商店的货架旁的情景(“Should Have Known Better”)。Stevens 曾在以往的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女人,说她“背叛”了他。那个女人,应该就是他的母亲,而她给 Stevens 留下的无疑是一段满是疮痍的回忆。
再深的怨恨都无法销蚀 Stevens 对亲密关系的渴求。成年以后,他曾尝试修复关系。然而在心中演练千遍万遍的自白却半句未发。Stevens 唱到,他并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他总想要抒发些什么,胸中却空空如也。这种独特的枯竭并不意味着麻木,乃至感知能力的丧失;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窘迫。面对眼前熟悉的陌生人,他所有的感受似乎都找不到合适的落点。
《Carrie & Lowell》就是Stevens在母亲去世后进行的自我剖析。
初听之下,我们很容易被贯穿整张专辑轻快的吉他和Stevens无处不在的标志性的假音吸引,然而Stevens有意通过二者营造的轻松氛围显然具有欺骗性。大部分时候,Stevens浅吟低唱的其实都是沉重的主题:孤独,疏离,信仰危机,以及无所不在的虚无感。
他问自己的问题足够残酷:“我是否应该自戕双目,在我目睹太多之前”,“我是否应该自断双臂,在我太渴望你的触碰之前”,“我应该如何拯救你的悲伤,当我只能缄默不语”,“我应该如何与你的灵魂相处,当我所有的思绪都和你有关”……母亲的离世似乎改变了一切,所有的怨恨都没有了归宿,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解答。他唱到,如果没有人听到,我的歌又有什么意义?
Stevens 在专辑中是否回答了这些问题?一些人认为他在宗教中找到了全部答案。无可否认,Stevens在创作中时常引用圣经典故,然而信仰带给他的救赎是有限的(专辑中好几处提到自残乃至自杀的倾向),另一部分的意义来自别的地方。
Stevens 在采访中透露,母亲去世后他有时会因为地上的一滩积水而崩溃。唯一的慰藉来自于自然,家乡的一条小河,一片树林,一处峡谷都被他写到歌里。这种自然的疗愈力量从一首名为“Fourth of July”的歌中可见一斑。
这首歌描写母亲去世后,Stevens 在医院与遗体告别的情境。医生询问 Stevens 怎样料理母亲的后事,他的脑海却不停回荡着母亲临死前的话。为了宽慰 Stevens,她说,森林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人也一样,终有一死。她虽然遗憾没有给予 Stevens 更多的爱,但她的离去也许于人于己都是解脱。最后,她指着窗外的月亮,叮嘱 Stevens 要好好活着,因为人终有一死。
在这首歌中,Stevens 通过一系列意象烘托他和母亲之间的真挚感情。在母亲的口中,Stevens 是小猫头鹰,小鸽子,小凡尔赛。而在Stevens眼里,母亲是萤火虫,蜻蜓和启明星。然而萤火虫终究会陨落,凡尔赛也会湮灭,唯有世界生灭不息的变迁才是永恒。
这首歌的结尾,Stevens 像咒语一样重复着母亲的话,人终有一死,人终有一死,人终有一死……他的内心仿佛领会了某种不可言说的规律而平静。因此,整首歌变成了一首安魂曲。但它不是唱给上帝,而是唱给 Stevens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