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不能只是一部小说
《红楼梦》一部历时三个世纪,传诵三百余年的不朽经典。数百年来,无数读者为之折服,可是,慢慢地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它的艺术美的享受,渐渐地,后世读者在手捧红楼,临窗而坐的冥想之中,开始去思考:要不要八卦一下《红楼梦》背后的故事呢?于是乎,后世的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题咏派等等便蜂拥而起。
这里,仅以索隐派为主,援引几例,以证其荒谬之论:
(一)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说起 …… 在梦中,警幻仙子说:“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辰,即可成姻……”此乃《红楼梦》原著原话。
而索隐派某君,在对这段话的解释中硬是把“吾妹”写成“吴妹”,并进而解释道:“吴妹即苏州来的妹子,而这个苏州来的妹子兼具了两个人的特征——其鲜艳妩媚犹如宝钗,其风流袅娜犹如黛玉。此人的字亦为可卿……”
此君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惜删改原著,不知这在索隐派之中是否可行乎?
(二)《红楼梦》中如何能看出是曹雪芹毒杀了雍正?
作为清宫悬案之一的“雍正之死”在《红楼梦》中是否能找到答案?索隐派的回答是肯定的,且有诗为证:
《红楼梦》第十二回回前诗云:
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 有朝敲破蒙头翁,绿水青山任好春。
小说的这一回讲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情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然而,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故事,索隐派的某君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却大做文章,究其原因,仅仅是抓住了回前诗中“有朝敲破蒙头翁”一句中的“翁”字。该君解释如下:
“翁”的繁体字为“甕”可拆为“雍”和“瓦”,“甕”头自然便是“雍”字,而“蒙头翁”即是蒙住头的“甕”,那个被蒙住头的“甕”之头便是雍正的“雍”字;“敲破”即毁掉、致死之意,因此说,“有朝敲破蒙头翁”便可解为:有一天,杀死了那个不明香玉、天祐而有夺妻之恨,名叫雍正的人。
书到此处,不觉气从中来,好好的一首诗,为何在索引者哪里被曲解至此?
(三)香玉是何人?
上文中提到香玉,此处且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天祐,便是曹公雪芹,不知何时起,这一结论已在红学中得到了普遍认可,而香玉,索隐派某君在其《分身说》一书中将黛玉、宝钗、湘云、等《红楼》中所有女子都看作是香玉的分身,而《红楼》中所有的男子上至贾政宝玉,下至焦大茗烟皆是曹公的分身,最后,香玉便被索隐派某君定义为曹公的少年恋人、暮年妻子。
诚不知索隐派诸君,再次翻阅你们的作品时看到如此谬说,会作何感想?
(四)湘云的荆轲聂政说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写道:邢岫烟住在迎春那,每月有二两银子的月钱,还要给父母寄去一两,剩下的不够打发婆子丫头们的,只好当了棉衣作贴补。湘云知道后,便要大骂那些个婆子丫头。
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个抱不平,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是好笑。
如上所述,荊轲聂政都是刺客,好打抱不平,素有义气。小说中湘云只是个打抱不平的人,与荆轲聂政似乎没有多大关系,顶多只能说都是性情中人,于是乎,索隐派某君在《曹雪芹毒杀雍正帝》一书中便抓住了这一细节,进而大作文章。
解为:作者正是利用这种不适当的“夸张”(夸在何处?),向读者暗示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湘云背后隐写一个刺客。而金陵十二钗又是香玉的分身,而此处,当然是向读者暗示香玉正是如同荆轲聂政式的人物。
试问某君:这一说法,你自己是否能说服你自己?
(五)芦雪庵即景联对是否暗写了毒杀雍正事件?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后半回回目诗写道:割膻腥啖闺阁野趣。
一日,天降大雪,大观园诸芳便议定于今日开诗社,史湘云和贾宝玉听说早饭有新鲜的鹿肉,于是史湘云便计较道:“有新鲜鹿肉,不如咱们也要一块去,自己拿了进园子,又玩又吃。”宝玉便真和王熙凤要了一块,命婆子送入园中,书中接住写道:
一时,大家散后,进园齐往芦雪庵来,听李纨出题限韵,独不见宝玉、湘云二人,黛玉道:他们两个再不能到一处了,若到一处便又生出多少故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呢……
……
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恶。我们这会子膻腥大吃大嚼,回来便是锦心秀口,我吃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
如此闺趣横生的事儿,到了索引派某君口中,便硬是要和政治扯上点关系。
他在其作品《梦的解析》一书中解为:在小说中的比喻,便是“算计那鹿肉”,也就是说,没有天祐香玉杀雍事件,便不会有《红楼梦》中“芦雪庵即景联诗”,正是这个原因,作者在书中才借助湘云之口说出那句“没有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进而把鹿肉解释为政权,取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之意。
笔行至此,顿觉该君书中谬论之多,可见其治学之不严谨。
为学者,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写入作品所援引之事须有说服之力方可行之,如不然,则其所著之书亦无太大价值可言。
……
……
斗转星移,事过境迁,三百年前,曹公写《红楼梦》之初衷,我们都无从得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它当做是一部纯粹的小说、纯粹的经典、纯粹的文学看看呢?既然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加以说明,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的妄想与揣测呢?既然你自称是红学爱好者,为什么还要无休止地肢解《红楼梦》呢?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彼地误读曲解《红楼梦》呢?
所以,请放过《红楼梦》,也放过你自己,因为它只是一部纯粹的文学作品而已!
记于2018年5月10日 于黄淮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