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想放弃了怎么办
我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今天统一给同学们一个我的看法。距离考试还剩四个月,按照所谓的“正常”进度,现在应该是第一轮的尾声了。同学们掉了队当然充满焦虑,压力没处缓解当然想放弃。
其实大家不必这么紧张,所谓的“正常”进度根本没人统计过,只是极端案例牵着大家紧绷的神经罢了(即幸存者偏差)。“所有人都在挣扎,只不过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
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看,大家基本都在八九月份才结束CPA的第一轮复习,九月末十月初直接演练真题就胸有成竹的上考场了,你就是把历年真题各做五六遍,也绝花不了一个月。
当然了,尽人事听天命,该赶的进度还是要赶的,学不完死拖着照样得gg。大部分同学都是卡死在某章节纹丝不动了,这时就得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了,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因为知识点太难学不下去,还是知识点太多嫌烦才学不进去?
对于这两种情况,如果是前者,那就拆分逻辑框架做疏理,再难的点也能给它拆解瘸了,即便像长投合并这种难点,硬背下来也就一两天;
后者就归纳出一个主线知识圈,把有关联性的细节知识点全往里头塞,塞进体系中的考点牢牢掌握住,塞不进去的就搁置(搁置≠放弃)。在考前再死抓,这样能大幅缓解前期深耕的压力。(像战略经济法这种需要死记原文写答案的,我一直都推荐大家考前半小时把细碎点背下来进考场立马默写,收效也是不错的)。
总而言之现在谈放弃还太早,再坚持一段时间,等到了七月中旬再做总体修整也不迟。
还有些同学问我:“凯哥,注会学不动了怎么办?我现在知道自己该听课,但就是提不起心坚持不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感觉这样下去今年只能做分母了。我还有救吗?”
同学们应该在评价和判断自身处境之前,先认清两个事实:首先,正常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天天正能量满满。
每天鸡血满满,任何挫折都坦然面对,事后还一笑付之毫无挂念的那都不是人,是超人,裤衩平时都穿在外边。
都知道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离DDL还四个月,小宇宙还没到爆发的时候。前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别给自己过大的负罪感。负罪感超过一定心理阈值,会进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状态,那时候才是真正可怕的阶段,努不努力带来的反馈已经没差别了。
其次,成年社畜每天要面对茫茫多现实干扰,你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了无牵挂一心向学。
小时候专注是因为小时候没见过花花世界,也没有生存压力。可是每天上班都得面对着千奇百怪的状况做回应,有时低谷期上司或同事的一句损话就够消耗掉你一天的心理能量。
很多上班族总觉得自己一天明明没干多少实质性工作,但每天下班后,总感觉自己的精力都已经被消耗到一个极限了,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只想瘫在沙发上刷综艺打游戏,别的什么都不想。
让我去学习?改天再说吧。最后陷入到“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死循环中无法自拔。
要清楚,能让人心力交瘁的除了日常实质性工作,还有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螺丝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借助所处的外部网状结构去创造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像陈景润那种仅依靠自身才华天赋闭门造车便走向成功这种事,越来越难以实现了。
想生存,你就不得不与人打交道。想在人际关系方面少浪费点心理能量,你就不得不去提升下与人相处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总爱看四书五经的缘故,四书五经里教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当然你要是不想费这个闲心,短期内也没什么生存压力,那也不妨辞职脱个产,租个静谧的小房子闭关学习。
这一来一去,你会发现“长期坚持学习”其实非常难实现。合理分析自己的处境,做出一个现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并以力所能及的标准给自己打分才是眼下最要紧的。学习这件事啥时候做都不晚,别动不动就成分母了。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熊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