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我的看法愈加反动,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继续发展,就是在给自己掘墓。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生产力的线性增长是注定被呈指数增长的人口远远超越的。不过考虑到现实社会中生育率持续下降,未来人类社会倒不会毁于人口过多,而是人口衰竭。现在的科技水平足够喂饱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肚子,但是地球上有将近一半的人处于饥饿状态。也许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会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不过可以预见到按下葫芦浮起瓢,到时候肯定会有能源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等等数不尽的问题。这样的话,与其五个欲望满足四个,不如四个欲望满足四个。人类的出路一定不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上,那是无尽的深渊。假如波德莱尔再今天重生,他也不会去把世界看做一个腐烂的世界,而是承认这个世界是一个荒原。腐烂的蛆虫也是有生机的,荒原就只剩下石头了。石头的荒原上有什么呢?罪恶吗?我很难认为死人是罪人,不是死者为大。
看《恐怖分子》,究竟谁是那个恐怖分子。老实本分的李立中最后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知道是不是他像基里霍夫一样发现生存方式的荒诞。不过呢,李立中的自杀应该是属于境界比较低的自杀,最应该自杀的是他的妻子周郁芬。一个作家,虽然不是诗人,但怎么也算是最敏感的一批人。写下忧郁自杀的维特的歌德享年日久,鼓吹悲观主义的叔本华最爱生活。提出自杀理论的人,却很少有走上这条路的。
今天上课,老师问谁有权利决定来修改生命?很难说,毕竟我连出生都不是自己选择的。这就是一个悖论,最大的选择不是自己做出的,那么怎么能希望其他人尊重修改生命的权力呢?
电影有一些自反的意味,像那个《放大》。镜头里面的世界是选择过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透过镜头观看世界,一定会有一天小小的幻境会被现实入侵。小强偶然间拍下逃犯淑安的勾魂一瞥,从此迷上这个一面之缘都算不上的女子。不得不说,那一面墙的照片还是美掉人心的。最后呢,一切幻想破灭,看到女子仅仅是一个小贼,而不是什么梦中女神。与李立中夫妇的婚姻危机照应,这姑且算恋爱危机。幸运的是,小强最后还是选择自己的原女友。
李立中是最最最普通的现代人,就像托尔斯泰的卡列宁一样。这也是一个关于通奸的故事,通奸仅仅是指非婚姻关系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周郁芬与安娜,李立中与卡列宁,老沈与渥伦斯基,哈哈,一组同构。周郁芬显然没有安娜有魅力,那压抑不住的生气,“在这短促的一瞥中,伏伦斯基发现他她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仿佛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忽而从眼睛的亮光里,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电影里面的周郁芬算是一个包法利夫人式的人物,中了夏多布里昂的毒。卢梭对艺术毒害人的心灵的话还是有点道理的,文明也是这样。另一方面,包法利夫人还是比大部人先进的,做之不止乃成君子。顽固地拒绝包法利夫人模式,会不会就像唐吉坷德一样成为错乱时空的英雄。扮演英雄的人,应该诞生在古希腊,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安娜为什么不爱卡列宁?他试过了。卡列宁又是另外一个“英雄”,充满高贵意识,对社会精神和权力有着老黑说的内在尊敬,但是唯独没有生命意识。虚伪呀,作为活着的社会道德,安娜怎么会喜欢他?也算是一个奇人,社会人不是生命人。李立中就是现代版的卡列宁呀,不过比卡列宁真诚一点。至少会告诉妻子她的离开会让他伤心难过。他是格里高利,ε=(´ο`*)))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