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记·宗教的诞生与阿佳妮的咆哮(#22ndSIFF#6.23观影日志)
上影节闭幕式的日子,四部电影作伴,没有预期的困意,反倒越看越精神。除却《罗丹的情人》最初的挣扎,以及饿过劲的肠胃不适,整体美好的一天。
在《词语》中,德莱叶用一个世俗故事包裹了诸多宗教反思,精妙的横向长镜头,宗教绘画般的站位,丰富了人物的对话空间。具象的耶稣降世,“重现”了宗教的诞生。除了与宗教体验的距离感,影片整体观感非常干净简洁。
《早安》是小津难得一见的喜剧,他用儿童与成人的视角错位成功制造了连续不断的笑料,同时,一并呈现了邻里空间的话语体系。电视机成为一种象征,抚慰了经济萧条的时代。
锡兰的《小亚细亚往事》本是打算战略放弃的,惊喜的是,初识锡兰,竟有点喜欢上了。生活像一个无理数,有你除不尽的谜。影片时刻充满张力,无数的未知牵引着你。更喜欢影片前段黑夜的部分,无休止的烦恼、矛盾、欲望,获得片刻确定性就是唯一喘息的机会。
《罗丹的情人》是上影至今最挣扎的体验,也许是阿佳妮过于美好,强烈的代入感将我吞噬,以至于过程极度煎熬。一个女人的悲剧一生,为权力所诱惑,被野心所吞噬,在怨恨中直至毁灭,更只能以“罗丹的情人”为名。如果没有阿佳妮,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狗血故事会成为怎样的灾难。

美琪的纪念票根
还好,饥饿被夜宵慰藉……随后的告别则永远显得匆匆。
来自 豆瓣App